高建業詢問道“小銘哥,你剛剛說要去捉泥鰍,是今晚就去嗎”
“嗯,我連松明燈都準備好了。”
高建德遠遠就開口道“建業,趕緊回家吃飯去,我都準備好了。”
只見高建德也弄了個松明燈,一個竹簍子,一把鐵鉗子。
高建業閑聊了兩句就跑回家吃飯去了。
李銘、高建德、婁曉娥三人就在沒有院墻的小院子里閑聊。
高連長帶人把花盆送回來,一群半大小子也跑來。
小院子一下熱鬧非凡。
大多是李銘在講,講外面的農業生產先進事跡,也算是開闊他們的眼界。
他沒講城市里的情況。
在沒辦法改變的情況下,有些事情其實不知道比知道更好。
天慢慢黑下來,各回各家。
李銘把早準備好的五六寸長、手指頭粗的松明放入鐵線繞的網兜中,他用火柴把松明引燃,就做好了松明燈。
婁曉娥也換上了雨鞋,李銘把松明燈的長柄交給婁曉娥拿著。
李銘手持長柄叉子,肩上背著一背簍松明,走在前面。
婁曉娥拿著長柄的松明燈,腰間系著一個小竹簍,跟在后面。
熊熊燃燒的松明燈能照亮三四米的范圍,足夠李銘看清楚水中的泥鰍、黃鱔。
他用叉子對準泥鰍身體的中段,迅速叉下去,叉子中間留的縫隙,剛好夾住泥鰍的身體。
李銘迅速提起叉子,在水中輕輕晃動兩下,把泥沙雜草洗掉,泥鰍還在叉子中。
他再把叉子伸到婁曉娥腰間的小竹簍上方,婁曉娥用手指輕輕一劃,泥鰍就掉進竹簍里。
一開始婁曉娥還比較慢,嘗試了幾次后,就很熟練順利。
男女搭配,干活不累。
由于叉子直接進入水中,接觸面小,水體沒有被弄渾濁。那些被驚嚇到的泥鰍也沒跑遠,傻乎乎的趴著,李銘一一戳過去,全都進小竹簍里。
沒用多長時間,李銘喊話道“建德,建業,你們捉到多少了”
“才二十多條吧,估計1斤左右。”高建德回話道。一斤泥鰍有2040條,得看大小。
“那你們先停一停,我這小竹簍已經有三斤多泥鰍了,勒得曉娥不舒服,換你們來。”
“小銘哥,你那么快啊。”高建業吃驚道。
“比較小的泥鰍,我還都放過它們了呢。”李銘的速度力量,泥鰍豈能跑掉,制約他收獲量的是水渠里的泥鰍數量。
高建業說道“要是稻田里水稻割掉了,就更方便我們捉泥鰍。”
高建德打擊道“想得美,等稻子收割后,泥鰍都要藏泥土深處躲起來過冬了。”
四人匯合到一起。
婁曉娥把竹簍解下來,拿給高建業。
“小銘哥,你這方法捉泥鰍真快啊。”高建德佩服道。
“小銘,剛才說好了等會讓我試試的。”婁曉娥剛才就躍躍欲試。
“等會你們三都試一試。”
“建德、建業,你們兩先來。”婁曉娥禮讓道。
高建業開心道“嘿嘿。那我先來,我先來。”
高建德肯定不會跟高建業爭這個。
“建業,我示范給你看一遍。”李銘先比劃了兩下,直接插中一只泥鰍,收進竹簍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