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真如昨晚李俊義所說的,這糖其實都是發給小孩子們。
“小銘回來了呀。”
“回來了啊。”
院里眾人看到他回來,紛紛禮貌寒暄。
相當于代表所有人發言的閻埠貴問候道“小銘,又是忙到現在才回來,吃飯了沒”
“同事家吃的。三大爺,您的茶杯不小心碰著了呀”
“這是我家老三給我碰到地上了,掉了點搪瓷。”
李銘時不時就想逗一逗閻老摳“那您可得趕緊修補,這要是忘記補,哪一天就給您漏了。”
“沒事,這是杯子外面,問題不大。里面壞了的話,那倒是真的要趕緊修。”
吳名笑道“小銘,你還不知道三大爺是會過日子的。三大爺是要等下次吃雞蛋的時候,用那蛋殼里剩下的蛋清和生石灰來補。專門為這事去敲個雞蛋,三大爺可是舍不得。”
閻埠貴一臉鄙視的說道“你們懂什么,這么點小磕碰,壓根不用著急修補。”
這年月那是什么都能修補,連碗碎了都能補回來。
一般人家,碗若是不小心被打碎了,那是舍不得隨意丟棄的,除非碎得太稀爛,不值得修補了,能補基本上是要將碎片收拾保管起來,等有補碗師傅經過的時候找他們修。
“補碗,補碗,補碗嘍”街道上有這樣的吆喝聲響起,自家有碎碗的就會叫住補碗的師傅。
補碗師傅的行頭,就是一副小挑子,小挑子的兩頭是箱式小柜,小柜約有二三層抽屜,里面裝著各種工具。
喊的是補碗,其實不單補碗補盤,就是花瓶、水缸、腌菜壇子,只要是陶瓷器都可以修補,應該叫鋦瓷匠人。
所以也就有喊鋦盆鋦碗,鋦大缸嘍
也有在擔子上掛個小銅鑼,鋦瓷匠人挑擔子走起路來,一路哐嘡作響,懂的都懂,即使不懂的也會出來看熱鬧,也就省得長時間吆喝,嗓子沙啞。
沒有金剛鉆,就別攬瓷器活。說的就是鋦瓷匠人的鉆頭工具,那鉆頭上安裝的確實是貨真價實的鉆石,只有鉆石才能鉆動堅硬的瓷器。
遇到要修補的客戶,鋦瓷匠人先把破的陶瓷器具按次序拼圖歸位,然后比劃好位置打眼鉆孔,再制作好訂書釘一般的鋦釘,最后釘好鋦釘。裝水試驗不漏水就算是完成了。
碗這類小件物品,鋦瓷匠人一個人就可以鉆孔,用的是類似拉二胡一樣的姿勢,只不過鋦瓷匠人拉的是鉆頭。
水缸等大件物品,鋦瓷匠人就還得有助手協助鉆孔,因為要鉆大孔用的鉆頭也不一樣了,鋼制鉆頭就行,不僅是陶器的質地比較軟,更因為大鉆石它太貴了就是鋦瓷器用的那一粒極為細小的鉆石,也是價格不菲。
我國的第一顆人造金剛石是63年12月才制造出來,66年量產的時候,只量產了1萬克拉。
精密機械、石油開采、冶金、地質勘探和電子工業都迫切需要金剛石,金剛石可以說是工業生產的緊缺物資。
日常生活的陶瓷器還是比較容易打碎,在物質短缺的年代,鋦匠用高超的手藝,為廣大群眾節省了不少開支。
所以這年月想在廢品站淘寶,別說沒門,那是連窗戶都難找。
連襪子破了都得一補再補,不是稀爛沒救的東西,人們是不會賣給廢品站。
李銘提醒道“搪瓷這東西挺好的,就是破損后,里面的重金屬物資容易被腐蝕。所以大家以后有破損的搪瓷盆碗盡量別長時間裝液體的東西。”
他又額外加了一句,“特別是裝油的,裝醋的,盡量選完好無損的用。”
閻埠貴替大家問出了疑問“重金屬物資是什么東西”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