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銘說道“三大爺,您這說的對。年紀再小點的去了鄉下也勞動不了什么的,而且一路上顧都顧不過來。”
董大爺一進院子就問道“你們看今天的報紙了沒有”
閻埠貴回應道“今天我的課比較多,還沒時間看報紙。”
李銘很給面子的捧哏問道“董大爺,您這是有看到什么重大新聞了嗎”
李俊義也湊趣道“董大爺這么講,那肯定是有重要的新聞。”
董大爺也沒賣關子,說道“報紙上說今年的降雨量比往年減少了4成,市里面要開工建設京密引水渠二期工程了。還真被老閻說對了,今年的旱情挺嚴重的。”
吳名接話說道“這就要開工建二期了啊。60年冬天,引水渠一期工程的建設我還歷歷在目。”
李銘好奇道“吳哥,你還去參加過一期工程的建設啊”
吳名解釋道“我沒參加。當時全市抽調城市基建、水電工程及商業系統職工去參加建設,你嫂子單位當時也組織人手參加了,我只是去給你嫂子送衣服。”
“那家伙、那場面那是相當大呀,有好幾萬人參與工地上車水馬龍,紅旗招展,人山人海,高音喇叭播放著革命的歌曲。工地上的人們都在爭分奪秒,一派繁忙的景象。聽說,他們晚上還挑燈夜戰。最后只用了四個多月就建成了100多里的引水干渠和一大堆灌溉渠。”
閻埠貴補充道“廣播里也播了,好些學校的學生還去參加勞動了,京城的各大文藝團體還去工地慰問演出,鼓舞士氣。”
吳名追問道“董大爺,報紙里有說這回二期工程是什么時候開工么”
董大爺回憶了一下,說道“下個月的10號,對就是10月10號。這回也是準備組織好幾萬人施工,還是部隊跟機關單位的人去修引水干渠,引水渠各水閘等建筑則由沿線公社組織社員參加修筑。”
巧合的是,后面經現代科學儀器測繪得知,京密引水渠的路線,南段與元代郭守敬開鑿的白浮甕山河大體相重合,中段兩者大致是平行,而且水口位置大體相當。
相隔了七百年的歷史重逢,也是古人智慧與今人的一場對話。
李銘感慨道“大冬天的可不好挖啊,地都上凍了。”
董大爺說道“農忙結束就馬上開工,這算是及時的了。上面領導可能也是想在明年6、7月農忙之前完工。”
李俊義笑道“京城各大院校的學生這下有事情做了,估計又得輪流上工地去勞動。”
李銘也樂了,說道“勞動最光榮。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這不是挺好的嘛。三大爺,咱們院下周清理下水道的事情,都安排好了么”
閻埠貴說道“都安排好了。裝土的工具有點不太夠,等會我跟一大爺二大爺一起去隔壁幾個四合院借。我們多準備一些畚箕、鐵皮桶來裝。下周大家就可以一起動手,不會因為沒東西裝土而站旁邊閑看。”
李銘細問道“你們三位大爺一起去借,這是您建議的吧”
閻埠貴反問道“你怎么知道的”
三位大爺集體跟左鄰右里借工具,其他院子不熱鬧起來才怪,即使沒有謝大嘴那樣的人傳話,也把95號院要組織下水道清理的事情大力傳播了。
閻埠貴想把動靜搞大的意圖也就達成了。當然,其他四合院跟不跟就不是閻埠貴所能決定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