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風公社的條件比較好,電話線跟有線廣播線是分開的兩條線,電話可以隨時打通。
有些生產隊的電話,一早一晚是打不通的。
缺乏材料、資金,公社生產隊就把電話線跟有線廣播線共用同一條線路。
大隊部的電話機那安有一個反向閘,正常情況下閘在通電話這一邊,可以正常通話。
等到要轉播縣廣播站的廣播時段就把閘扳向廣播喇叭那一邊,電話就打不通了。
早晚兩次的廣播時段各地有細微不同,早上的廣播時段58點、晚上的廣播時段59點,基本是在這個范疇之內。
從縣里的廣播站開始,公社廣播站,大隊廣播室,比較偏的生產隊廣播室。
通過廣播站里面的控制臺、擴大機、擴音機,一層一層的轉播中央跟縣市的廣播內容。
有線廣播準確無誤的把最上面的指示傳達到最基層,讓所有人都有機會了解中央最新的工作動向。
新聞、歌曲、戲劇等,一輩子沒走出鄉村的老農民就是通過這樣的方式了解到了外面的世界。這是一項德政。
準點準時的有線廣播,此時還是很多農村家庭的鬧鐘。到了什么節目該干什么事情,成為家庭日常生活的作息時間。
各個節目都很好,就是天氣預報準確率太低,讓有線廣播的信用度有些微受損。
天氣預報的準確率即使幾十年后還是讓人不太滿意。
李銘在鄉下建設溫室大棚對天氣預報的要求就比較高了,降溫、升溫、下大雨小雨、下大雪小雪等情況,溫室大棚要采取不同的應對措施降低影響。
陳科長打完電話,吩咐道“小銘,下周三的早上8點,你開貨車去東風公社拉生豬,我會帶財務科的人跟你一起去。”
“好的,科長。要那么早去是要防工作組的人嗎”
陳科長咧了一下嘴,跟他解釋道“這次和那個沒關系。這回是收購生豬的時間跟喂食時間,雙方取一個平衡。”
賣生豬的希望豬的肚子能鼓一點,買生豬的希望豬的肚子能扁一點,中間一來一回能差好多斤,其中的錢不少。
趙信提醒道“科長,粉條準備什么時候安排運輸”
陳科長頭疼道“這又還有一樣要運輸的。”
陳科長接著說道“粉條太占地方了,我找李副廠長批條子讓運輸科去運,剛好京白梨的運輸也要安排給運輸科。”
這幾天采購處的采購二科、三科是到處調撥物資。
不單單軋鋼廠如此,其他單位也是如此。
逢年過節是最考驗后勤部門的時候。
這種時候即便沒任務,李銘也是在采購科待到下班才走。
深夜,東廂房的門仍然開著。
臥室的臺燈也開著,李銘人在小四方桌旁寫稿子。
秦淮茹早上說好了晚上要過來伺候他,他就邊寫稿子邊等她。
秦淮茹輕手輕腳的溜進了屋,并把房門給關上。
李銘筆耕不停,輕聲說道“你先吃些點心,我馬上就寫完了。”
“嗯,你先忙。”秦淮茹拿了塊點心也坐到床邊,安靜的看他寫稿子。
“我要在鄉下跟生產隊合作建溫室大棚,就寫一些施工的注意事項給他們。”
秦淮茹雖然有點震驚,還是很小聲的問道“你要去鄉下建溫室大棚”
“沒錯,現在種剛好來得及,過年的時候高價賣給軋鋼廠,廠里肯定還得夸我。”
秦淮茹看著眼前認真寫稿的男人,跟這個男人比她感覺自己的腦子老是慢半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