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不需要伙食住宿,還是要上交開會產生的茶水紙張等的雜費。
這些費用、糧食,參會的人回各自單位了找單位報銷。
會議有越來越多的趨勢,京城的單位,會議糧食補助的記錄從67年的10萬公斤,一年一個臺階,一路漲到72年的5748萬公斤。
張海洋點點頭同意道“我忘記了,他的伙食跟咱們不一樣。”
“你一直問李科長的事,你有事要找他么他的事情多,中午不一定到咱們這里來。”
小王師傅說清原委,“是有個事情。昨天我那住在延慶的姑姑來做客。”
“我跟她們談起李科長研究出來的木屑香菇,我姑姑也很好奇,想著能不能跟著學。”
張海洋不以為然道“我還以為什么大事。肯定行,不用問李科長,你跟周曉白她們說一聲就行了。”
小王師傅陪笑道“要不張副組長您幫我跟周組長打聲招呼”
張海洋嘻笑道“你還不好意思了哈。行吧,我幫你說。”
事情忘得快,去年年初的時候,同一個學校的男女生都不太敢講話。
李銘中午沒回城西,是跟開會的人一起吃的食堂。
婁曉娥的大哥今天從日笨回港城,還有些事要他去處理,沒空跟周曉白談情說愛。
中環,聯邦大廈。
婁曉娥給他準備了一杯加了很多牛奶和白糖的咖啡,“港城缺水越來越厲害了。”
“已經影響到了咱們工廠的生產了。”
李銘聞了聞香味,還不錯,“有沒有通知說什么時候能夠緩解”
“沒有說呢,估計需要下好幾場的大雨才行,最近天沒有下大雨的可能。”
瑛國佬為了省買水的錢,簽署東深供水協議的時候,約定好了夏季不需要供水。
港城夏季的用水是靠水塘蓄積的淡水,遇到這種時間長一點的干旱天氣,也就完犢子了。
干旱不會只旱港城,附近寶安也一樣干旱。
更何況現在關系不好,供水問題是最基本的民生,是可以打嘴仗的武器。
一直等到10月才恢復東深供水。
李銘沒有到南方收集足夠多的淡水,不然他可以給港城的水塘灌些水。
“那只能等有供水的時候,多存一些水了。”
他沒有單獨給自己家的工廠加淡水,這個事太異常,不合適做。
婁曉娥也沒有提這茬,“現在只能這樣。”
“因為供水很緊張,自己做飯炒菜的人少了很多。我們的泡面、面餅的銷量這個星期又有所增加。”
這個事出乎李銘的意料,“世事難料。港城這樣的情況,本來還以為銷量會有所下降,沒想到還能逆勢上漲。”
婁曉娥滔滔不絕說道“我一開始也莫名其妙的。讓黃福義去調查了一番,才知道原因是市民因為缺水不做飯。”
“不管是公司企業,公務機關,還是普通市民,我們的方便面耗水少、口味多種多樣,非常受他們的歡迎。”
“港城警隊要的數量最多,他們有抱怨在外面吃泡面不太方便。”
李銘腦筋一轉,“警隊的人有錢吃得起。”
“其實我們可以生產一種用塑料杯、塑料碗包裝的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