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小男孩帕特里克波塞特寫書教人還原魔方,你也能夠復原魔方。
居然很暢銷,一年賣150萬本。
一晃眼幾天過去。
8月5日。
周六上午,大雨。
火腿腸加工廠海淀廠區一期廠房的啟用儀式如期舉行。
活動會場從戶外搬進了車間里,規模縮小了很多。
著重指出、著重強調、著重要求,李主任、何副主任等人在主席臺上接連好幾通長篇大論。
好不容易把這些人送走了,李銘還沒辦法緩口氣。
作為指導員,他還得巡視加工廠的生產。
五人組的管理委員會,有三名成員負責海淀廠區,陪著他一起巡查。
負責采購銷售的艾宗琴興高采烈的說“我們的產量能翻兩番,產值又上了一個臺階。”
負責福利的蕭萍英惋惜道“可惜大部分都是換購的,實際利潤少一大半。”
李銘邊走邊看,笑了笑,“下個月,有糧油食品進出口公司幫忙協調的10萬斤豬肉指標,就怕你們到時忙不過來。”
負責生產的劉紅秀保證道“只有我們等機器,不會出現讓機器等我們的情況。”
“您看,稍微培訓幾天,今天她們一上手就很熟練了。”
李銘表揚道“都是用心做事的人。”
“半自動化的效率還是有點低,人也辛苦,爭取后面上自動化的設備。”
港城的火腿腸廠有真空定量充填機、自動充填結扎機等等自動化的設備,人手更少,產能卻更高幾倍。
艾宗琴詢問道“李副組長,我聽說正在研制的,自動化生產豬飼料的機器有眉目了”
不是機密,李銘隨口說道“還早著,只是擠壓飼料顆粒的模塊做出來了,動力傳動裝置還沒解決。”
劉紅秀追問道“能不能讓廠里研制一些自動裝填的機器這樣的話生產效率能有很大的提升。”
“等后面產能提不動了再說吧,現在優先解決家屬沒工作的問題。”
李銘曾經提出過要研發自動化的生產線,被廠愅委會的人一致否掉了。
現在的工作重點不是提高生產效率。
重點是盡量增加就業崗位。
不說從農村招人,城市里1950年出生的1850萬人今年17周歲了,50年的城鎮化率10,也就是要新增185萬個工作崗位給他們就業。
太難了
1963年為了解決100萬人口的就業,大管家都愁得要死。
不允許無業游民的存在,那就效益好的企業多招點人吧
一年還好說,每年都要新增這么多就業崗位,再好的企業也裝不下這么多人。
實在塞不下人了,那就去鄉下搞農業生產正好可以把糧食緊張的問題一并解決。
很多事情都是自然而然的發生的。
城西。
創新技術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