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完會,李銘回到保衛科辦公室。
范家文拿了份文件找上門,“科長,城東區愅委會發了通知,要我們廠組織滅鼠的活動。”
李銘在靠背椅上晃悠,“老鼠藥有發下來么”
范家文回話道“過兩天,區里會磷化鋅、滅鼠餌料給我們。”
突然,李銘想起來了,皺眉道“通知里沒有規定任務數量吧”
范家文理所當然道“咱們是軋鋼廠,沒有定數量目標。”
李銘心道還好,軋鋼廠的老鼠窩都被他提前處理了,全廠幾乎沒有老鼠。
要是有上交任務的話,還得全廠職工去外面找了湊數。
滅鼠,此時不只我們在做,全世界都在做。
要求居民上交老鼠尾巴的規定,也不止內地有出現,海峽東岸同樣有這樣的規定。
例如,金門,每人每月至少消滅一只老鼠,以上繳的老鼠尾巴計數。
前期老鼠眾多,比較好抓;后期老鼠數量越來越少,不是那么好抓了。
滅鼠的規定沒變,交不出尾巴會受到處罰。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有人將老鼠尾巴剪成數段,謊稱每段都是一只老鼠的尾巴。
等到80年代,實在難捉到老鼠,好些人拿葦草充當老鼠尾巴頂數。衛生部門很是氣憤,為此專門發文要求仔細審核。
審核嚴格之后,老鼠尾巴很快發展出了一條產業鏈,有人開始賣老鼠尾巴了一條老鼠尾巴35元臺幣
有的居民更是離譜,抓到老鼠也不滅了,把尾巴剪掉再放生,這樣它們可以繁衍生息出更多小老鼠,不愁沒有尾巴上繳。
上繳蒼蠅的任務,同樣如此,后期想盡辦法大量注水。
因為通常是以火柴盒作為計數單位,往火柴盒里多墊一些香灰什么的。衛生部門同樣是發通知,有雜物的統統打對折計算數量。
像這樣有數量要求的也不止海峽的兩岸,南朝蘚也有相同的規定。
老鼠的危害十分大,除了防傳染疾病的需要,更因為老鼠大量吃糧食。
南朝蘚1971年的預估數據,老鼠吃掉的糧食每年約190萬石,相當于當時南朝蘚谷物生產總量的8。
想增產8,那是相當有難度的。
減少損失就是增產,稍有作為的國家都在大力度滅鼠。
農村的生產隊,在秋收之后,捕田鼠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一般是半大小子去做這事。
挖田鼠除了窩里的糧食,它本身也是一種肉。
閩省寧化,有一種特別的美食,田鼠干。沒有那里的同學,又沒敢買來吃,作者也沒品嘗過
其實做好了之后,把頭、尾去掉,一般人也認不出來是什么玩意。
感謝您的訂閱
感謝您的投票支持
感謝書友風中曉雨的月票支持
感謝書友20200331123500226的月票支持
感謝書友靚仔愛喝茶的月票支持
請您多提寶貴意見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