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旁邊看了半天熱鬧的李科長搖頭道“我最近只顧著在廠里上學習班,沒怎么注意廠外面的事。”
“中院的秦姐找我幫忙打聽棒梗升學的事,我都還沒有去打聽。”
許大茂一幅必定如此的模樣,“棒梗那是秦淮茹的心頭寶,她指定找了好些人幫忙打聽。小銘你不用去打聽也沒事。”
李銘微笑道“受人之托忠人之事,有機會還是要問一問的。”
“我倒是聽到了一些消息。”董大爺閑得很,平時常常去看報欄、看大字,那些地方聚集的人多,各種消息也多。
“棒梗他們不用考試,直接升學,去咱們附近的中學念書。”
“嘿嘿,老閻,解曠他們的我就不曉得了。”
董大爺還給閻埠貴找補了一句。
閻埠貴嘴上回道“不著急。遲早能知道的事。”
李俊義家的小孩過兩年也要小學畢業,關心問道“這怎么升呀”
“咱們這附近的中學可多了,有一中、五中這樣的好學校、也有二十三中這樣比較后進的學校,還有不錯的二十二中。”
“去到不同的學校還是有區別的。”
許大茂挑了挑眉,“現在哪個學校是好是差,你還真不好說了”
李銘隨口道“隨便哪個學校都那樣,關鍵還是要靠他們自己努力。”
這話也是他拿來應付秦淮茹用的。
幾十年后,好些人忿忿不平說是被耽誤了上大學。
整體而言確是如此。
但是那些大聲嚷嚷的人就不一定了。
在1966年之前,很多初中學校的平均分只有60多分、70多分。
這樣的平均分說明有很多人是考不及格的。
把當年的成績單亮出來,能不能拿到畢業證都不好講,更不用說考高中考大學了。
1965年的全國高校招生,有36萬人報名參加不是所有高中畢業生都參加了,最終錄取了164萬人。
19661969年,以及1971年,這5年都沒有招生,按1965年的招生人數計算,總共少招了82萬人。
1978年額外多招了12萬人,實際少招的人數大約70萬。
推薦上大學的1970年,7276年,這6年的招生人數為945萬人,因為改了升學規則,也算是受到了影響。
少招的加上受影響的,差不多165萬人因此沒能進入大學。
這165萬是把推薦的945萬全部當做考不上計算的,實際上不會這樣,也有好些被推薦的人是品學兼優的,他們其實沒有被耽誤。
要說被耽誤,最被耽誤的是棒梗這一批人。
全國各地并不一致,有些在66年7月畢業了,沒有入學初中;有些在小學多逗遛了一年,等到67年底才畢業。
這些五、六年級的小學生,在67年底到68年春全部免試升入初中。
進了學校,初中的老師不像小學老師,戰戰兢兢地沒敢怎么教,也沒什么教材,到了1970年直接去鄉下了。
什么都沒學會,等到77年9月再次高考的時候,因為大面積普及了初中、高中,有資格參加考試的人也就增加了。
77年報名的有570萬人,是65年的15倍。78年更多,610萬。
沒有基礎,沒有好的老師,真的非常難考贏別人,棒梗這一批的人基本沒希望。
在他們這批之前的,起碼還是念了一年完整的初中,認真學習的人還是有打下一些數學和外語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