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票改成一整年可用,算是非常重大的改變。
實際上執行的是長期有效,到1975年又出文件確定只有當年有效。
會出這樣的政策,說明京城糧店從63年開始的代存糧票業務量太大了,市民手里有大量的糧票剩余。
糧食定量沒有增加,人的飯量又不可能無緣無故的減少。
那就只有一種可能性,京城的人吃的肉、糖、油等副食品更多了。
食用油的定量還是5兩,糖是非常重要的戰略物資,兒童可能多吃些,大人基本沒可能。
算來算去,最大的可能是因為有很多人吃的肉變多了。
不是說所有的家庭都是這樣糧票有多了,只是說有很多家庭出現了富余。
像秦淮茹家這種不夠吃的肯定是還有大量存在的。
即使夠吃的家庭,也會想著辦法節省,勤儉節約不丟人,且已經養成了習慣。
閻埠貴好心建議道“你這從鄉下回來,其實可以帶點紅薯回來,蒸窩頭的時候一起蒸熟了。”
“上午、下午的時候,用煤爐子的余溫熱了給孩子們墊墊肚子,他們的每頓飯就不用吃那么多窩頭了。”
秦淮茹感謝道“還是三大爺您過日子仔細。”
“我得好好和您學學,我下次讓小銘的車幫我捎帶點紅薯回來。”
上個月有在糧店憑糧本購買,秦淮茹的家里還有紅薯,不過這玩意不嫌多。
她自己時常有李銘準備好的小灶美食,但是為免招來閑言閑語,她家仨孩子吃得只算是還好。
小孩子管不住嘴巴,什么都會往外抖落,她不可能給太好的伙食。
現在有大院里的長輩給的建議,她可以名正言順的往家里多帶些土特產。
市場上的工業品變得緊張,已經敞開賣的慢慢又恢復為按票證銷售,但是農副產品的產量還是有在增加的。
鄉下的土特產總量沒有減少,親戚之間帶點好東西并不會顯眼。
李俊義也贊同道“三大爺這個辦法好。”
“下班回來,孩子們都說快要餓昏了,我每天做飯都火急火燎的。”
吳名深有同感,“我家的也一樣。天氣變冷了,現在是更容易肚子餓。”
“你們慢慢聊,我先回家看看孩子們。”秦淮茹留了一句話,回中院去了。
董大爺站著說話不腰疼,樂和和道“關鍵還是要多給他們吃肉。不吃點肉,讓他們吃再多的饅頭也不頂餓。”
李俊義笑道“那就要扯到提工資等級、發獎金的事了。今年去骨帶皮的豬肉可是賣到了9毛一斤了,漲了好幾分錢呢。”
吳名呵呵兩聲,“提工資、發獎金,那是一點影都沒有的事。”
“上次的12條規定,點明了不準晉級加薪,不準亂發獎金、福利費和附加工資。”
沒能升為四級工,曾讓吳名很是抱怨了好一陣子。
95號院合伙建溫室大棚,全院有了額外的收入,這才沒有再計較。
李俊義打聽道“你們的火腿腸加工廠,12月份發了多少錢”
工資沒有保密的,吳名直言道“我聽說是發了30元。她們那里現在談論最多的是年底分紅的事。”
李俊義愣了一下,“沒錯呀她們是集體企業,年底還有分紅可以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