鎂國的黃金庫存壓力很大,所以鎂國的國會在2月21日表決通過了廢除發行美鈔需要25黃金準備的規定,想通過釋放100億美元的黃金儲備來穩定市場。
可是因為有這樣的政策,美元相對黃金事實上已經貶值。
賣美元換黃金的人更多了,每天都有1億美元以上的黃金被兌付走,黃金總庫應對不了持續的搶購黃金風潮。
3月13日一天流失了2億美元的黃金,鎂聯儲真的發出了警告,鎂國將關閉黃金市場,準備掀桌子。
3月14日一天更是流失了4億美元的黃金,為了避免更大的損失,鎂國要求瑛國3月15日關閉黃金市場,大多數西甌的黃金市場也都停止了交易。
金融市場的動蕩,必然又會反作用影響經濟,甌鎂各國的財政部長、央行行長等人連開了半個月的會議。
一番談判妥協。
鎂國帶著瑛國、徳國、意達利、荷爛、吡利時、瑞仕成立的黃金總庫解散。
黃金交易實行雙重價格機制,鎂國仍將按35美元1盎司的價格向各國貨幣當局出售黃金,面向投資人和工業需求的私人市場則根據需求決定價格。簡單理解,類似我們80年代的價格雙軌制
鎂國采取金融措施改善國際收支,增加國內稅率、縮減財政支出。
各國同意維持現有的匯率不變。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發行特別提款權,形成紙黃金,穩定各國的國際收支逆差。
4月1日,黃金市場重新開放。
表面上看鎂國順利的結束了一場黃金兌付危機。
但是鎂國國內生產率停滯不前,全球商品市場競爭卻在日益加劇,鎂國的經濟危機并沒有解除,只是輸液后又吊了一口氣。
這又是一個非常重大的轉折。
不再是凱恩斯經濟學唱獨角戲了,貨幣學派、供應學派的經濟理論走上了前臺,一種新的經濟秩序開始構建。
新的經濟學認為貿易保護和政府指導的計劃在經濟上毫無效率。
新的觀點認為發展中國家應該開放市場讓其他國家參與,并且應該專注于出口上。
新的主張強調消除國營公司,減少對商業行為的阻擾,通過貿易談判簽署自由貿易協議。
像李銘的星辰公司這樣搞出口的公司、有跨國業務的公司對此肯定是大力支持的。
讓別的國家放開國門,利用生產與技術優勢傾銷產品到新市場,獲取新的利潤,不受限制的轉移資金。
這樣的大好事,非常符合跨國壟斷資本的需求。
當然,信奉中庸之道的我們,思想再開放,也不可能全盤接受這樣的經濟學。
在李銘所處的年代,那就更不可能了。
4月10日。
京城。
李銘正在開會學習一篇文章,芙蓉國里盡朝暉。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