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科長也夾了兩片牛肉,“好像是炒得是比較香。”
還是吃飽飯比較要緊。
傍晚。
保衛科辦公室。
李銘正在寫一份進出口物資的分析報告。
加大出口火腿腸與豬肉罐頭,棉花減少出口或者增加進口。
此時,我國每年棉花收購量大約200萬噸,每年進口的棉花大約1020萬噸。
我們同時還有大量出口棉紗、棉布,其中1965年出口棉紗21萬噸,棉布8億米,還出口了35萬噸的棉花。
假如這35萬噸棉花中的8000噸不需要出口換匯,制作成8斤的雙人棉被,可以制作200萬床棉被。
當然相應的被套需求量也增加很多,再分配4000噸用來織布,總共減少12萬噸的出口用來滿足國內新增的額外需求。
國際市場上的棉花價格在1000美元左右每噸,離甌洲、日笨、港城市場越遠的賣得越便宜,因為運輸保管費用的有區別。
我們的棉花主要是賣到日笨、港城,路程算是近的。
12萬噸的棉花出口金額大約是1200萬美元,換算成人民幣29536萬元。
這么點錢,用豬肉罐頭和火腿腸來彌補棉花的外匯是完全可行的。
幾個月以來,華北幾省的豬肉產量是肉眼可見的增加,發酵飼料和配合顆粒飼料兩項技術推廣到全國已經是日程中的事。
再不想辦法拓展出口就又要號召大家多吃豬肉了。
婁曉娥在李銘身后看了一會兒,出言道“四千萬斤而已,可以讓內地加大豬肉出口到港城。”
“咱們公司的肉丸子在日笨市場特別受歡迎,一直是供不應求。”
“因為產能的限制,現在只供應了港城、薪加坡、日笨,其他的南朝蘚等市場都沒有去開拓。”
“正琢磨是在薪加坡還是傣國建廠,專門生產肉丸子。既然內地有足夠多的豬肉,新工廠可以建在港城的新界。”
李銘疑惑道“鎂國的豬肉產量不是很大么港城進口不到鎂國的豬肉了么”
鎂國豬肉的產地收購價大約20美分鎊,也就是人民幣04924元每斤,價格和內地的差不多。
這還是1966年鎂國的通膨開始起來了,豬肉漲價之后的價格,之前好多年15美分左右。
婁曉娥解釋道“美國豬肉的價格完全是市場化,經濟學家們都認為鎂國的通膨降不下來,豬肉價格必定要上漲。”
“傣國的豬肉價格還行,林昌久經理他們給的方案是采購傣國的豬肉。”
“內地的豬肉要增加出口的話,那就優先選內地的豬肉,內地的價格穩定,很適合當做主要的原材料供應地。”
這也是幾十年后,內地的生產成本增加后,國際競爭力依然非常強的其中一個因素。
穩定的匯率、穩定的價格、穩定的質量、穩定的供貨時間,這是大中型企業的最佳供應商。
李銘微笑道“鎂國要真那樣的話,咱們沒白請那些經濟學家到港城。”
“豬肉用量那么大,只要有個5的價格差別,咱們也可以省下很多錢。”
婁曉娥隨口說道“還不是因為甌洲現在亂糟糟的,大家都認為美元短期內不會貶值。”
李銘搖搖頭,“鎂國人是逮著甌洲使勁薅。”
幾十年后也是如此,鎂國時不時薅甌洲的羊毛。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