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靜笑著建議道“李科長,可以把您對象調到咱們廠里來嘛,你們以后也不用打電話了,天天能見到人。”
李銘翻著報紙,“我要以身作則啊,不然大伙都跟著我有樣學樣,那會亂了套了。”
“而且曉白她在制藥廠參與研究的維生素c制備已經有了重大突破。”
“這個時候調動她的工作,估計她會好長時間不想理我。”
張鳳英驚訝道“維生素c的生產有突破了”
李銘隨口道“具體的我還不清楚,我只是簡單的聽了一嘴,說是找到了一種菌株,有了更進一步研究的方向。”
張鳳英稍微懂一些,“這樣呀,那還離得好遠。”
確實,國外也有在進行研究,他們也找到了一些菌種可以產出古洛酸這樣的中間產物。
工業生產首要考慮的是成本問題,因為找到的菌株產出效率低,實際的發酵成本比化學方式制備的方法更高。
再加上要重新投資建廠,資本家肯定不會做這種吃力不討好的蠢事。
而且化學方式制備的門檻不低,讓很多國家、企業沒有生產能力。
像我國即使有能力生產,也因為生產工藝水平差而導致成本居高不下。
不能進一步擴大產能,連國內需求都沒有辦法滿足,只能大量進口。
對于國際制藥巨頭而言,技術最好是不要進步,他們可以坐享穩定的利潤。
傍晚6點。
好多單位的下班時間。
漂泊大雨準時落下,給下班回家的人增加了一些挑戰。
負責生產的劉紅秀笑道“我越發覺得您安排下午4點進行早班、中班交接班的決策是特別的英明。”
李銘站在平房門檻旁看雨景,“也不是每次都這個點下雨,也有4點的時候下雨的。”
劉紅秀繼續夸道“瞭望塔用來觀察雨勢也很好。”
“剛才提前發現大雨從西邊來了,工地提前蓋上了雨布,一點損失也沒有。”
李銘慢悠悠道“今年的雨水不對勁。”
“前面半年都沒怎么下雨鬧干旱,不知道8月雨季會不會鬧洪水。”
劉紅秀聽了些小道消息,“我聽說因為干旱,夏糧都有減產。”
“這又來洪水的話,把秋糧也給整趴下就麻煩了。”
李銘有特意去了解情況,“減產的不多。興修的水利設施還是起到了作用。”
鈴鈴鈴鈴鈴鈴
宋靜接起電話喊道“李科長,電話。保衛科楊大奎隊長打來的。”
李銘聞言返身去接電話,“大奎,你那里情況怎么樣了”
楊大奎是找了一部電話給自家科長通風報信,“科長,蔚主任死了”
李銘震驚道“什么”
楊大奎再次確定道“蔚主任被流彈擊中了頭部,人當場就不行了。”
李銘追問道“怎么回事蔚主任是沖在了最前面嗎”
楊大奎說得很急,“他沒有在最前面,在最前面就有拿木盾牌的人幫他擋著了。”
“蔚主任的腿腳還是有些不方便,他拄著拐杖站在不遠不近的位置指揮。”
“很突然的他就倒下了,我們靠近了才發現他腦門上中槍了。”
木盾牌擋一些正面的長矛大刀還行,對槍支炸彈這些其實也不太頂用。
人已經死了,沒啥好說的了。
李銘關心問道“除了蔚主任,我們還有其他傷亡嗎”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88780506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