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天臺山。
天臺山自古就被視為佛門圣地,唐代年間鑒真大師東渡扶桑就曾在此開壇授課,至今過去數百年之久,每年來此香客依舊絡繹不絕。
不過這一日,山腳下卻是多出三人身影。
其中為首一人白衣飄飄,右手持扇,好一個瀟灑閑雅。
而在他身后則有兩人,其中一人是個身形甚高的消瘦漢子,而另一人則是個瘦小的漢子,不過他雙目顧盼間卻有彪悍之色,令人不得小瞧。
“此山倒是無愧天臺之名”
白衣男子手中折扇輕搖,凝目望著眼前藏在云霧深處的山巒,不禁開口贊道。
順著他的視線看去,只見迎著他的一面猶似刀削,筆直如一,讓他不禁想起了這天臺山名字的由來。
據說此山有八重,四面如一,頂對三辰,當牛女之分,上應臺宿,故名天臺之名。
而這天臺山的主峰華頂山,又名誦經臺。相傳智者大師曾在此面朝西天竺,拜讀“楞嚴經”,故得其名。
這智者大師乃是天臺四祖之一,故此天臺山才被視為佛門圣地。
“公子爺,這止觀寺不過一個區區一介小寺,又何須勞煩你親自登門拜訪”
聽到自家公子開口,身后的高挑漢子卻盯著頭頂唯一一條蜿蜒曲折的登山小徑,明顯不解道。
“三哥,這天臺山乃佛門圣地之一,止觀寺的智光大師又是當世難得的大德高僧,我身為晚輩自然該登門拜訪”
白衣男子聽到此處,則是輕輕搖頭道。
這白衣男子便是慕容復了,而跟在他身后的二人便是包不同與風波惡二人。
眼下距離他拜訪滿曼陀山莊已經過去了半月之久,在此期間慕容復除了每日不輟修煉北冥神功外,便順帶清繳起了江南一帶的綠林賊寇。
而這其中原因,除去微薄虛名外,便是為了修煉北冥神功。
這北冥神功乃是逍遙派的絕學不假,只是一日未至大成,每日卯午酉三時,務須用心修習一次,若稍有懈惰,將會蹙眉痛心矣。
慕容復修煉時日尚淺,縱然途中奇遇不斷,可也不過堪堪入了小成之境,因此仍得勤練不輟。
好在江南一帶富庶,在深山野林中不知滋生了多少靠劫徑為生的綠林匪首,這些人武功粗淺不一,又在山中聚眾為寨,平日里專做些沒本錢的買賣。
在這短短半月功夫間,慕容復便連挑了十二家山寨,其中倒是有數人武功尚可,而他們精修多年的內力自然便被慕容復所笑納了。
只是短短半月功夫,慕容復自身內力便已增長三成有余。
若是放在以往,自然不敢想象。
而經此一役,也是讓江南一帶的綠林中人無不對姑蘇慕容氏之名聞之色變,進而也讓江湖上近年來逐漸沉寂的慕容家,重新在江湖中開始揚名。
慕容復這般做,除了修煉北冥神功外,便是有日后鏢局開張揚名的想法。
眼下的江湖,還不是日后“北喬峰”、“南慕容”之名響徹天下的江湖,比起所謂“南慕容”,身為丐幫幫主的“北喬峰”近年來卻是名頭愈發響亮。
而由于他三年守孝,閉門不出,江湖上慕容家的名頭早已大不如前。
少林,丐幫等大派的眼中,自然明白是慕容家的底蘊,可尋常江湖門派眼中,自然是慢慢不將慕容家放在眼里。
比如早前慕容復遇見的鐘萬仇便是一個例子。
正如江湖中盛傳的“南慕容”,并非是慕容復,而是慕容博一般。
慕容家名聲的衰退,實屬要比慕容復預想的還要快。
自雁門關一役后,家父被蕭遠山嚇得惶惶不可終日被迫躲進地窖那一日起,慕容家威名便開始有了沒落。
家父假死脫身時,他還未及曾及冠,至今江湖上已近十載,而在此期間姑蘇慕容之名幾乎在江湖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