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支部隊,會逐一伴隨著軍號和雄壯的音樂,從外面的準備地出發,行過議會廣場外的主路,沿著觀禮民眾讓出來的道路,來到主席臺這里。
部隊的長官,將會上臺,接受勛章,接受軍銜,更重要的是代表整個部隊,接受番號編制和旗幟。
軍樂已經響起,四個軍樂團在廣場的四個方向,鼓噪起了不小的音浪,還有喇叭布置在不同方位,更進一步放大了樂聲。
緊接著,一個方隊,緩緩行來。
4輛漫步者v步戰車,打頭陣。后面是涂裝都還沒換完的、從前聯盟軍團手里繳獲的坦克,再然后是一隊鐵牛卡車,在巡獵者摩托車的伴隨下前進。這些卡車有滿載士兵充當運兵車的,也有拖著碩大的155榴彈炮的牽引卡車。
這是原總督步兵團的3營。而在最前面的軍官車輛中,坐著的是2營的珀博夫,以及3營的主官。
其實按理講應該是2營最先接受檢閱,珀博夫作為2營的主官也確實是第一個。可惜他有點孤家寡人的意思,他的部隊主力還在衛興城里招兵整備呢,他也就只能蹭一蹭3營的方陣。
整個方陣到了主席臺之下,無論是乘車的士兵,還是步行的,都大聲呼喊著口號
先是前面的軍官大吼一聲“為了帝皇”,后面所有的士兵就跟著一起喊。
緊接著又是一句“為了總督”
顧航站在觀禮臺的最前方,看著自己的軍隊走過,他面無表情,只是微微點頭示意。
士兵們按照指引,進入到了廣場內為他們留著的空地,就此站定。珀博夫與3營的主官一起上了臺。
顧航親手為他們戴上了象征少校軍銜的肩章;緊接著,又為他們佩戴上勛章。
顧航親自設計了兩種樣式的勛章。
此刻,他們戴上的,都是復興獎章。
這個獎章的樣式,大體成圓形,是一個緊握錘子向上舉的動作,周邊以麥穗包圍。
復興獎章,顧航是打算作為一個基礎勛章來發放的。主要發放給參加到復興城一系列戰斗之中,表現優異的士兵和軍官。
受勛者中有一半是英勇戰死或負傷者。前者不用多提了,后者基本上拿了獎章就要退役的。
這些勛章,在整個帝國范疇內是不被承認的,不像是軍銜。行星防御部隊的軍銜,帝國軍方是會認可的雖然含金量有巨大差別。
但顧航仍舊需要建立這套體系。
為自己而戰的士兵,理應得到榮譽。
而且,除了榮譽之外,勛章這東西也有切切實實的好處。復興勛章本身就相當于一份e5級的津貼,別看不多,但這可是在原本的士兵津貼基礎上,額外多出來的。并且,這筆津貼還會持續到退役。哪怕出現了傷殘或者死亡,撫恤金也會多一些。
實際上,給那些傷殘退役和陣亡士兵發獎章,也是為了給英勇戰死的士兵多一份撫恤,送到他們的親人手中。
至于沒有親人的,軍隊政治部會安排一個孤兒廢土上可太多了繼承這些,但前提是孤兒需要繼承英雄的姓氏。
他們會被專門的戰爭遺孤機構撫養長大,接受必要的教育。
在顧航給兩位營長戴上軍銜和獎章之后,針對他們的授銜授勛儀式就結束了,4營的方陣,已經在后面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