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帝國稅,不用他們擔心,那些大工業產區會拿出來,更上級的政府會統籌規劃;在運輸上他們幫忙了,也輸出了建筑隊給別的工業區建房子,獲得了聯盟幣,這本質上就是他們付出的勞動價值,并且是得到聯盟政府的認可的。
這就是綠蜂街區本地41萬人口,總產值39萬稅幣,消費35萬,4萬拿來交稅的本質邏輯。
綠蜂街區人均消費085稅幣,這不算很好的生活水平,但絕對是過得下去的了。
商延文曾經看過一份老的報告,科羅嘉在瘟疫戰爭之前的那一百年間,人均消費其實只有03稅幣的樣子。這是個勉強餓不死人的水平;科羅嘉的人均產值更是只有05稅幣左右的樣子,只有帝國最低人均標準的一半。
這也是科羅嘉人們,人均要付出了005的稅幣作為帝國稅,然后再頂著1的概率被抽成人稅征走的本質緣故。
至于說中間還有015的人均稅幣差值去哪兒了那就得問科羅嘉曾經的官僚階層、統治者們了。
現在,人均的消費水平到了085,翻了倍還要多,那也就難怪日子變得能過得下去了。
而且,這是抽走了01的帝國稅之后的消費水平,也就意味著,綠蜂街區往后不再需要交人稅。
當然了,這只是商延文對自己的綠蜂街區觀察的結果。
但目前來看,整個諾言城大約就都是這個水平。甚至在巢都中層區、上層區,情況比下巢區還要好得多;底巣區的情況可能糟糕一些,但應當總體上大差不差。
再以諾言城的角度來看整個科羅嘉所有的巢都,如果每個巢都,都是這個水平的話,那么就可以說整個科羅嘉都走上正軌了。科羅嘉不需要再交人稅,憑靠自身的生產就能夠完成帝國稅,不再是聯盟的負擔。
按照當前的發展速度,再過兩年,或許就能有結余;再過幾年,結余越來越多,科羅嘉人民的生活水平會越來越好,并且成為聯盟發展的重大發動機人口規模在這里擺著呢。
想明白這些東西,是真的讓商延文非常的振奮。
他為自己能夠親身參與到這場時代的大變遷,而感到興奮。
而他在工作之余,做出來的那套發展策劃,也將在這個基礎上,為綠蜂街區再上一個發動機。
在帝國稅的忙碌告一段落之后,他找到了自己的頂頭上司,街區政府的負責人穆迪,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他要做的,是一套循環養殖系統。
在綠蜂街區,過去生存著一種小型飛行生物,其形態類似蝙蝠,有著堅韌的肉膜翅膀,以及堅固的牙齒。其生存所需的主要物資是三樣人類的生活垃圾,工業生產排放的廢水,以及強污染環境下產生的一種發光孢子真菌。
本地人管這玩意兒叫熒光病蝠,在過去這是諾言城下巢區和底巣區的一種有害生物,它會將疾病、污染、輻射,帶到人群之中,致病甚至致死。
街區還花過力氣,專門治理過一番,這種東西現在還有,只是沒那么多了。
但商延文看到了這種小怪物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