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就意味著,聯盟擴大那些高精尖裝備速度是受限于母機黑箱的產能的。顧航壓榨平民也沒有用,已經投入生產的泰坦工廠、星艦船塢,都已經效率拉滿了,容納不下更多的工人;新的工廠和船塢要建造,需要等黑箱生產,有工人也幫不上忙。
這中間的差別,主要是在于,三級動員令下,聯盟缺的其實不是兵員,也不是常規資源。這些東西,在與鐵齒氏族對抗的東線戰場上,聯盟甚至是有富裕的。
那一艘一艘的星艦,一臺又一臺的無畏、騎士機甲、獅王坦克
就像是現在帝國很多的遺失科技,都是這樣的能生產的產線就那么多,不能再擴大。
一些技術含量低的、基礎的科技,聯盟已經吃透了。這些科技,就算是黑線消失,也不會有什么影響,聯盟照樣能生產、能擴大產能。
雖然,像是邊馬星區的很多地方,民眾的年消費只有06稅幣左右,其實不算高。但這是個比爛的宇宙,從聯盟核心區域來比較,確實不高;但是放在整個帝國的宏觀層面來看,一個帝國公民,能源、食品、工業品、住房各類物資全部加起來,一年能消費06稅幣,那已經是相當不錯的了。
比如陸軍的坦克、機甲、乃至于泰坦,比如戰艦。
但是,聯盟其實也不算真一點力氣都沒有用。從某些角度來講,聯盟其實已經在盡全力了。
那還不如將這些資源,用在當地星球的建設上,用在平民的生活水平提升上。前者是未來更高收入的投資,后者是穩定當地社會,獲得民眾廣泛支持的必要投入。
固然,每一項科技,除了直接產出成品成品部件的黑箱之外,還有母機黑箱,可以產出制造該產品的生產線生產線的關鍵部件。
甚至,聯盟就連焚天魚雷,在這兩年都整了一條生產線。
這其實非常難得。
這也就是顧航沒有去壓榨的最重要的原因。
在這兩年之間,位于風暴神國之內的黑箱工廠,日以繼夜的在搞出一條又一條各類高級裝備的生產。
要吃透這些高級別的科技,很困難,需要花很長的時間。畢竟黑箱只是給了聯盟這樣科技,卻不能完全補足聯盟所需要的一切工業基礎。
比如g系列步槍、r系列激光槍、漫步者戰車甚至,在最近,聯盟都把雄獅坦克、風隼戰機、哨兵機甲、動力外骨骼、飛豚運輸艦之類的技術給吃透了。
絕大多數世界,連這種機會都不會有。
在特米爾2號上焚天魚雷,再加上之前用黑箱生產的存貨現在,聯盟可以執行超過十次的滅絕令。
當然了,黑箱丟不了。可就算是在黑箱都存在的情況下,大部分的高精尖生產線的擴大,都是只能依靠母機黑箱一點一點的生成出來,聯盟自己造不了這個生產線。
而如果戰爭局面真的非常吃緊,聯盟拉響二級動員令,甚至一級動員令,那民眾的生活水平肯定不保。可與此同時,極限壓榨潛力的聯盟,將會迸發出比現在恐怖得多的戰爭潛力。
更何況,在戰爭狀態之中,星球本身的價值還是其次,直接迅速的打擊綠皮的戰爭潛力,則是一件更重要的事情。
被摧毀的世界也不是完全一點價值都沒有了,畢竟用的不是地爆殲星,人類還是可以去那個星球,建立礦業開發。
殖民不行,礦產資源總歸不會被焚天魚雷燒沒的。
另外,顧航這段時間,還把這兩年積攢下來的恩賜點數,也都給花了。
沒有抽獎,沒有花在其他亂七八糟的地方,而是全用在了軍力擴張。
兵牌訓練、政委訓練、星際戰士訓練、基因種子兌換
平均下來39萬的每月恩賜點數,加平均下來每月8000的附庸的點數,總計收獲一百一十多萬恩賜點,全花在這些方面了。
攢家底、提升戰爭潛力、養兵毫無疑問,顧航這是為了一場規模浩大的戰爭在準備。
實際上,不用卡齊米日厄索來說,顧航本來就是決定,要投入一筆足夠的力量,徹底打贏特米爾戰役。他現在的準備,都是為了這個目標。
然而,這場戰爭絕對不能是一場豪賭,不能是聯盟賭上國運的一戰。顧航不可能拿著跟綠皮獸人規模差不多、甚至只是略有優勢的力量去打這場戰爭。如果可以,顧航會拿五倍、十倍的力量,去碾壓特米爾星系的綠皮,確保一波能給他們打死、打崩,讓這支綠皮主力軍隊無法再對聯盟造成任何的威脅。
至于接下來要做什么,顧航也會有兩個選擇,要不就沖進綠皮老巢,趁其空虛,燒殺搶掠哦,沒有后兩個,綠皮沒啥好掠奪的。
或者,也可以選擇自西南而下,與人類帝國的主力軍團一起夾擊鐵圖斯率領的綠皮正面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