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就是要去逐一攻堅了。
聯盟將會任命一個又一個的星區首腦上任。
但是,這些星區首腦,就不會是帝國傳統意義上那種裱糊匠了,聯盟會給與他們很大的權限。
他們將掌握著聯盟投入到這個星區的各種資源,在軍事力量的支撐下,他們需要完成對轄區內的星球進行甄別。
有拯救價值的、積極靠攏聯盟的、統治成本低的,咱就建立聯盟化的直轄政府,該發展什么就發展什么,民眾的基本生活按照聯盟的職級標準予以保障,星區內獲得的有限經濟援助,就投入到這些世界里面去,力求盡快將他們發展起來,擺脫虧損狀況。
那些配合度低的、當地利益集團頑固的,行,既然你們喜歡老樣子,那就保持老樣子。聯盟一毛錢都不會往這些地方砸,政府也不建了,就盯著當地的行星總督和利益集團,要求他們做到兩件事第一,就是帝國稅,甭管你們怎么盤剝民眾,反正該交的帝國稅給我交齊。
第二,則就是保證人口規模不得出現降低。如果出現內亂戰爭、饑荒、瘟疫等等一系列的大規模人口降低的狀況,聯盟就會強勢問責,該下馬下馬,該處決處決。
不喜歡聯盟的規矩
那就用帝國的規矩來對待。
如果按照帝國的規矩,聯盟也確實不用背負那么大的經濟負擔。
人民生活窮困、經濟發展稀巴爛、政治腐敗、軍事建設拉胯這些跟聯盟半毛錢關系都沒有。
你給老子把稅交了就行。
反正,現在聯盟掌控著星域政府,而星域政府可以留下百分之三十的帝國稅。這種情況下,聯盟對該行星沒有半毛錢投入,拿30的稅收,沒什么不能接受的。
而如果做得太爛,導致星球居民都活不下去了,那聯盟就有了介入的借口,直接按照帝國規矩武力清空,從頭推倒再來,也不跟當地的利益集團搞什么斗爭了,沒收星球內的一切私人財產,建立聯盟化的政府,并持續軍管。
要是做得好那不皆大歡喜稅額該提就提,好到一定程度了,聯盟大可以想個別的辦法摘桃子。
但這種情況,估計一百個星球里都出不了一例。
按照這樣定下來,聯盟的財政收入與支出,也就有了一個平衡。
一年1500億左右的財政盈余,外加1300億帝國稅總額里面還可以拿390億自用。
這就是1890億的總收入。
軍事維護與軍事建設,大約投入1000億左右,529的占比,堪稱窮兵黷武,但是沒法子,這個宇宙就是這個風氣。實際上,聯盟的占比可能還算是少的了。
海軍要新船,甚至要擴新的艦隊;陸軍要擴張到二十億正規軍。聯盟既然直轄了許多行星,那么這些行星的防衛軍的建設,聯盟也得負擔起來,這又是大筆的支出
各方面都在叫窮。
一千億雖多,但卻讓人覺得捉襟見肘。
400億左右,作為統治維系,包括人員開支、政府開支和公共服務;
490億左右,作為政府主導的經濟生產再投資,包括了基礎設施建設和工業生產投資
而好消息是,聯盟可以將一些陸軍,轉為星界軍。這部分花費的軍費,可以找帝國報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