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極星域以及東方宙域政府,就是得保有一支足夠強力的,并且還能夠快速反應的部隊,來應對黑暗靈族的威脅。
其他的星域、甚至放眼到整個帝國,也是一樣的道理。
威脅的種類,各不相同,但肯定是有。
帝國雖大,但是真正可調動的機動兵力,其實很有限。
怎么給聯盟調配呢?
再退一步說,就算是有富裕的兵力,那也是往西線、往北線放。
給你個不干活的顧航?
在這份報告之中,聯盟也明確提了一個時間表,說聯盟的艦船正在建造之中,他還需要一定的時間,做好戰爭的準備。
這個說法,聯盟本來是并不想要這么直白的透露出去的。
韜光養晦是個更好的選擇,就算是要打,也最好能有一些突然性。
但沒法子,政治壓力在這里,顧航不得不做出抉擇。
他的書面報告提及到的這部分,勉勉強強能說得過去。雖然還是會有不少輿論的攻訐,還是會有各方面的催促,但總比之前好了一些。
然而,一方面有好處,另一方面自然也會有壞處。
聯盟的這種說法,是不可能瞞得過北邊的好鄰居的。
鐵鎧戰團的情報能力不可能連這種事情都不知道。
明明白白的時間表,就代表著,到那個時候,就是聯盟對鐵怒石動手的時候。
那漢弗萊·保羅,能夠容忍聯盟就這樣快速的蓄積力量,然后按照計劃表那樣的,在有了萬全的準備之后,向自己發動進攻嗎?
那顯然是不可能的。
哪怕鐵怒石的主要力量,還是放在了西線戰場,對鳳凰戰團的窮追猛打上,但是他們也顯著的提高了對于南線戰場的重視程度。
首先就是珀博夫感受到了,鐵怒石明顯的向蛛網宙域最南邊的星域,也就是傲爪星域,增派了大量的兵力。緊接著,一支由聯盟的老冤家——怒焰戰團率領著的大軍,兇猛的沖進了孟河星域。
帶隊的人,是怒焰戰團的現任戰團長,阿德勒·保利托斯。他原本是怒焰第三連的連長,在絕血死斗之后,前任戰團長厄索死亡,同時還有大量的骨干力量也死在了那一場決斗之中后,也就只有他這個三連長,才能接手了。
孟河星域的北部,本來就有一小部分的區域,是被叛軍占據著的。之前,珀博夫在聯盟總部的命令之下,率領先遣部隊加快了對于這塊被占據的區域的進攻。由于兵力的不足,已經聯盟戰略的原因,他在孟河北部的行動,其實并不兇猛,主要是為了向外有個說法,聯盟是在主動進行進攻的。
這種情況下,怒焰戰團的兇猛進攻,反而是打了聯盟一個措手不及。
珀博夫就是首當其沖挨揍的那個。
他對情況做出了非常謹慎的判斷,避免了跟老對手怒焰戰團在孟河星域的北部進行決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