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6章,真正的要塞世界
第十個千年的235年,十一月,聯盟基本收復了整個孟河星域北部,并開始向最后一個世界,同時也是連接孟河北和傲爪星域的關鍵行星——上東星,展開了進攻。
誰也不喜歡啃要塞化的硬骨頭。
但有時候就是不啃不行。
上東星系就是從孟河星域通往傲爪星域的唯一通道,就這一條路,沒別的路可走了。
但與此同時,這個星球的要塞化,到了非常夸張的地步。
行星軌道上,飄著八個大型的星堡。每一個星堡的裝甲厚度,都超過了戰列艦——畢竟,他只需要圍繞著星球軌道飛行就好,需要動力非常微小,充其量調整下角度、速度之類的。這些星堡,唯一的要求就是足夠堅固,然后里面塞滿炮。
這八個星堡就繞著星球軌道,再加一個大型的要塞化星港,再加上數千個武裝空間站……任何向星球地表、向星港的攻擊,都需要突破這個密集的軌道防御。
這些空間站加星堡的防御體系,就仿佛一個不會動的艦隊停在軌道上。
說不會動有點過分,人家也是繞著軌道飛的,并且也有最起碼的動力,可以調節下環繞速度和軌道角度。
最關鍵的是,雖然靈活性基本等于0,但火力可不是假的,堅固度甚至比常規艦隊更上一層樓。
地表上,更是有超過六千個要塞群,坐落在行星各處。
地表炮群的靈活性不只是零蛋,甚至堪稱負數。畢竟軌道上的星堡還能依靠改變繞行速度、切換繞地軌道、切換火炮角度,來形成類似移動、聚集的效果。地表炮群連這個能力都沒有,能夠覆蓋的太空領域就那么一點。
然而,地表炮群的堅固度,對比起星堡、武裝空間站來說,那又是更上了一層樓。
海上、陸地上、山脈間、谷地里……人類的軍事建筑師們,依托著行星的地形,巧妙的設計了一個又一個要塞群。復數個軌道炮藏在其中,可以輕而易舉的將炮彈打到外太空;但在迎接轟炸的時候,卻可以借助地形掩護、借助視覺偽裝、借助干擾設備,讓星艦的火力不容易直接打中。
就算是打中了,超級厚實的鋼筋混凝土建筑,也是難以逾越的防御。
星艦的重炮要是在層層攔截、自身也會受到威脅的情況下,直接命中軌道炮的位置,那不用說,算你厲害;
但只要稍有一點點偏差,要塞防御性能就可以把轟炸對軌道炮和軌道炮操作者的威脅,降到最低。
這才是一個正兒八經要塞化的行星,擁有的全面防御能力。
一個讓人看著根本沒有辦法下嘴的帶刺龜殼。
然而,這還不算是終極形態。
上東星被鐵怒石控制也無非就只有二十來年的功夫,雖然作為重要的交通要道,這里的防御原本就很強,但畢竟不是鐵怒石原先的核心領土。
上東星對面的廣豐星,那才是更可怕的地方。除了地面炮群和軌道星堡的立體防御火力點的數量更多之外,廣豐星還有另外一個頂尖防御設備:行星級虛空盾。
顧名思義,這玩意兒跟星艦上裝備的虛空盾本質上一模一樣,只是規模大了許多。
全球各地布置著多個虛空盾發生器,每一個都大如一座城市一般。一旦激活,雖然能量耗費如天價,但是效果也是杠杠的。
開著虛空盾,有立體防御設施的要塞世界,在太空戰的角度來看,就是個不會動的星球級戰艦。火力無敵猛,沒有任何人造艦隊能夠抗衡;防御無敵猛,哪怕拿滅絕令武器都沒有用。且不說被攔截的問題,都透不過虛空盾的。
更何況,守軍又不是真的一點海軍力量都沒有了。兩艘戰列艦同樣可以藏在軌道內,既享受火力掩護,又能靈活的主動出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