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戰機護送都沒有用,能夠成規模運兵的飛船,本身還是太過于脆弱,很容易就被打了下來。
除此之外,就是從外圍地面支援而來的部隊,也都紛紛受到了阻截,無法抵達。
過萬的兵力,往往會直接被幾個星際戰士就給擋住,無法突破。星港內的地形環境,跟建筑高度密集的地表巢都很類似,部隊往往在狹窄的環境下,沒有辦法完美展開兵力。同一時間跟星際戰士進行對抗的人數有限,只要精銳程度不夠,無法形成突破,那么在后面不管還堵著多少人,也毫無意義。
就算是使用重火力,也不好使。炮兵在星港內部可不好用,而調集導彈攻擊,再利用坦克之類的重型裝甲單位,靠近了用直射火力來炸,那確實能把少數幾個攔路的星際戰士給擊退,但是通道也會被炸塌,沒法讓大部隊快速通行,再繞路,或者清理障礙廢墟,又得花費更長的時間,并且在這個過程之中,還會遭到持續的騷擾。
某些時候,新世火炬的戰士們,感覺自己守不住了,甚至會主動炸毀建筑、星港的空間結構,堵塞道路。
當然,客觀來講,這都是暫時的困難。目前,各方傳來的消息,都是他們在想盡辦法救援指揮塔。在外面駐守的星際戰士數量,總歸是有限的,援兵也總歸是能到來的。
只要他堅守的時間夠久。
但問題就是,能堅持到那么久嗎?
好像不太行。
自從那群星際戰士正式開始對指揮塔內部發動進攻之后,沒過一會兒,德拉羅什就會收到一份某某層的某某處防線被攻克的消息。
與此同時,各種機械單位的戰損訊息,也會直接傳遞到他大腦的處理中心。
他仿佛能夠親眼看到,他麾下的精銳單位,正在慘烈的戰斗之中快速地消亡。
按照這樣的形勢持續下去的話,被人打到臉上,已經是必然的了。
思索片刻,他做出了個冒險的決定:要主動出擊!
星際戰士為求效率,并不是把所有的部隊都聚合在一起慢慢往上打。他們會分兵多處,試探同一層內向上的守軍,到底在哪個部分布置得最薄弱,然后率先形成單點突破,緊接著就是全面突破。
一層又一層,就是這么被打下來的。
繼續按兵不動,那就只會被星際戰士們兇猛的突破,壓縮一切的生存空間。
必須要主動出擊!
拋下不便的賢者長袍,一身戰斗服的德拉羅什,開始行動了。
他的改造體,并未顯得特別夸張,甚至都不算高大,大致上就是個人的模樣。只是,那一身紫黑色的放生皮膚,看著有些不同尋常。
借著星際戰士們分兵的形式,德拉羅什在指揮塔的第十一層,針對一支剛剛完成了單點突破的新世火炬小隊,進行了突襲。
突襲行動很成功。
他的身邊,匯聚著一支精銳的機械教部隊。由于需要行動的靈活性,像是巨像機兵、騎士機甲這些都沒法帶。但是,兩組護教軍中的頂級戰士,以及超過三十名在兩倍數量的鐵雄機兵掩護下行動的電解先知專精戰斗的引擎先知。共同組成的隊伍,對于星際戰士來說,要對抗起來也頗有難度。
當然,若僅僅是如此,那么這樣一支部隊固然能夠成功獵殺一次星際戰士小隊,但是必定會有損失,甚至不算小,在進行第二次行動的時候,就有可能因為力量不足,而失敗。
而德拉羅什也沒有辦法再組出這么一支精銳部隊了。那兩組護教軍高游俠、那幾十位電解先知,哪兒是說能湊出來就能湊出來的?
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就是德拉羅什自己。
他的后背,沿著脊柱的位置,伸出來了八根節肢生物的手臂,可以帶動著他的身體,以非常夸張的靈敏度行動。而在他的仿生皮之下,紫灰色電子肌腱,提供了巨大的力量。
這讓他變成了個無情的近戰殺戮機器,遠程火力不太容易能夠命中他,命中了也有一個微型虛空盾外加超高的身體強度能頂住。而他自己,往往就能夠硬頂著這種火力,迅速突進到對手的臉上。而后,他的兩只手臂持有的雙刀,以及八根節肢末端如刀般的利爪,都有可怕的破壞力。在極高的攻擊頻率之下,往往能夠將一臺終結者鎧甲,在幾秒、最多十幾秒的時間里給撕成碎片。
當他親身作戰時,那支伴隨他行動的精銳,就變成了豪華觀戰團。
這是個有點夸張的說法,畢竟也不是真的觀戰。他們也會全力戰斗,客觀上牽制了星際戰士們很大的注意力,為德拉羅什創造了更好的空間。
但不可否認的是,最艱難的戰斗,都是德拉羅什自己打下來的。
他以這種方式,取得了第一戰的勝利,以損失極小的方式,消滅了一個十人的新世火炬戰術小隊。
緊接著,他迅速撤離,讓隨后支援過來的星際戰士大部隊撲了個空,并趁此機會,襲擊了另外一個十人戰術小組。可惜的是,這一回,只干掉了六個,另外四人跑了。
沒有戀戰,德拉羅什還是很冷靜的放棄了追擊,選擇退卻,避免遭到大部隊的突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