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天簽署七張滅絕令是什么感覺?
顧航是感覺很沉重的。
按照之前簽署滅絕令的標準,那些世界不僅僅只是情況難以解決,里面的忠誠派已經聯絡不上、提供不到助力了,最核心的是,這些都是人口豐沛的核心世界。
最少的一個,都在戰前有著五十億以上的人口。
除了人口之外,另一個評估的維度,則是該世界的軌道防御體系是不是夠強。如果軌道防御體系比較一般,對于聯盟的艦隊起不到什么防御效果,那么顧航也就不會輕易去簽個滅絕令下去,而是更傾向派遣地面部隊,在艦隊的軌道支持之下,打擊地表上的敵軍,盡量搜索幸存者。
這些參戰的部隊,都不一定是非得要聯盟的嫡系軍隊,而是可以從阿方佐星域里一些狀況比較好的星球里,調集當地部隊出來作戰。
為此,聯盟要支付的,可能就只是投放部隊時候的運力,以及幾艘可以做對地支援的護衛艦或者驅逐艦就可以了。連彈藥,都可以從那些星球里征發過來使用。
艦隊會打擊地面上防御尤其頑固的區域,配合地面部隊行動。再加上不斷被生產出來的病毒炸彈,現在幾乎是做出來幾發,就往需要的地方運,趁著那些感染體都還沒來得及得到信息、進化改造自己的基因的時候,盡可能的發揮作用。
這樣一來,規模只有三五億、最多十幾二十億感染者的星球,慢慢打也終將能打下來。而且由于病毒炸彈、軌道支援的幫助,可能付出的代價也不算特別大。
但如果這個星球的人口過多了,超過五十億這個數字,軌道防御又比較完善,艦隊突破的代價較高,兵力投放的過程會有巨大的損耗,地面戰爭是個有病毒炸彈都不好解決的巨大泥潭……這種,就是顧航下滅絕令的目標了。
七封滅絕令,總體算下來,有六百億人口將會被滅絕。
當然,顧航心情沉重的點,倒不是自己決定了六百億人的命運。
實際上,他們的命運早就在蟲害感染的過程中,就已經被決定了。
顧航不會天真入腦,當這些被感染者,還是活人。
他沉重的地方在于,六百億人口的損失,意味著七個世界完全廢掉了。
以及這些星球上,按照數據模型估計,大概有可能還有三十至五十億心智還正常的忠誠派人類,也就全都沒了。
都是損失。
而剩下四十三個之前失聯的世界中,有十七個最終還是聯系了上來,可以借助他們的幫助,平定星球;另外二十六個,始終沒有聯系上,但是都屬于問題還可以解決的范疇之內,人口不多,或者行星防御系統比較拉胯,可以慢慢啃。
如果說,從阿拉米塔大捷之后,阿方佐星域的形勢就大定了的話,那么現在,局面就已經不會再有什么波折了。
只要按照既定策略推進下去,星球上的一場又一場幾萬人、幾十萬人的戰斗的輸贏,根本不會影響大勢。
而大勢是什么?
大勢就是聯盟必將徹底掌控整個阿方佐星域。
再算上瑪廷斯作為主帥,拿下來了荊芥星域,目前聯盟實控的區域,已經達到了五個星域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