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相的威嚴,似乎還是可以的。
人群漸漸有安靜下來的趨勢。
但就在此時,人群中,忽然又此起彼伏的響起了一陣對顧航的歡呼聲。
其中,還夾雜著些許:
“我們要看顧總司令!”
“顧航!顧航!顧航!”
“齊伯督下去!”
“老臉一邊去!”
……
類似的聲音,不斷的出現。
最關鍵的是,他們確確實實的引導了群眾。
對于顧航的呼喊聲,再次響起,變得濃烈。
齊伯督首相不得不再一次伸出雙手,向下壓,試圖壓下群眾們的歡呼。
但這一次,沒能成功。
群眾們的聲音,愈演愈烈,甚至有變得整齊劃一的趨勢。
這下,齊伯督就把手放下了。
他面露著和藹的微笑,伸出一只手,做出了請的姿勢。那樣子,像是在大度的讓民眾們盡情的歡呼,將對英雄崇拜的熱情都展現出來一樣。
他甚至還轉過頭,向顧航示意,讓他上來再講兩句。
全程,他臉上都保持著和藹的微笑,就像是一位長者,來到了如此熱鬧的慶典中,知道自己并非主角,也非常大度、無所謂的重新將舞臺交給真正的主角。
但薩利霍維奇知道,齊伯督首相不高興了。
不管他表現得有多正常,有多大度,臉上的笑容有多和藹,但是薩利霍維奇通過各方面搜集起來的關于這位首相大人的情報中,可從來沒有體現出這位首相有什么‘大度’、‘豁達’之類的美德。
相反,薩利霍維奇認為,齊伯督首相對于自身權威很在意。
這樣一個人,會對剛剛發生的事情無所謂
他不會心生芥蒂
薩利霍維奇不信。
除了猜測之外,他還有一個方向。
不算實證,但也是個想法。
他看過大量齊伯督講話的影像,有公開的,也有私密渠道搞來的。
從中,他總結出來了一個特點:齊伯督是個很會掩蓋自己情緒的人,他幾乎從來不會表情管理失控。
但是,有個細微的點,還是被薩利霍維奇給捕捉到了。
那就是齊伯督在維持和藹微笑表情時,如果他眼角的皺紋散開了,那就是假笑,是裝出來的,甚至可以代表其內心至少有不安、憤怒、不滿之類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