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顧航認為,在擁有萬億人口的神圣泰拉上,現在就是個孕育混沌的溫床。
在神圣泰拉的領導下,他們或許打通了周邊太陽星域、乃至于太陽宙域之間互相的通訊和航行。然而,隨著泰拉政府掌控的區域越大,他們不僅沒有能夠獲得更強的力量,反而是多了更多的負擔。
這就跟暗面遠征,是截然不同的兩種景象了。
暗面遠征越打,規模越大,每個被打下來的地方,稍作發展,不僅不是拖累,反而普遍上可以變成給養,少數情況比較糟糕的,影響不了大局。這種情況下,那自然是越打越火熱。
而像是神圣泰拉重新擴展帝國規模,或許一開始還能夠依靠泰拉這一個世界上巨大的財富積累,支撐得住;但大部分新被打下來的世界都是負擔的話,哪怕神圣泰拉也扛不住這種負擔。
更可怕的是,帝國中央還是在按照巨大的慣性,執行著原有的政策。
星域元首、星區首腦、行星總督這一條線的執政方式,仍舊在延續。
聯盟這里雖然也是用這一套,但其實只是名字上一樣了,內里完全不同。各級政府都有非常明確的工作目標與考核,都要聽從聯盟中央政府的直接安排。官員是由中央任命,有任期,干得好升,干不好擼下去。
而帝國這里呢?行星總督們還是那個土皇帝的樣子,帝國中央仍然是只收稅,不管具體的治理和發展。只有星球上的問題大到星球本身已經沒有辦法解決,向帝國提出求援之后,帝國的支援才有可能在層層的行政審批、漫長的籌備之后到來,或許運氣好能解決些問題吧,但經歷過災難之后的世界,元氣大傷,又怎么能繼續提供給帝國中央原先一樣的資源呢?
在顧航看來,在這種影響全帝國的災變時代,帝國中央就不能抱著過去那套陳腐老舊的制度不放了。
或許,在過去,那一套東西還能夠勉強運行得下去。在帝國中央不需要直接管理那么多地區的情況下,雖然遲緩且低效,但好歹穩定的能夠統治廣大疆域。
但在這萬年未見的重大危局之下,還這么做,那肯定是不行了。
顧航帶著聯盟,在百年遠征中,都快打下來三分之一的帝國暗面了,而另一邊,神圣泰拉到現在連自己家門口的問題都沒有處理干凈。
顧航表示非常的失望。
神圣泰拉上的那些尸位素餐者,一個個真的不行。
什么齊伯督首相,全都是廢物。
斗起來時候,一個比一個兇,但本質上又有哪個,能算得上是個人物?到了此等關鍵時候,他們既無魄力,也無能力,帶領帝國開展一場必要之改革,將帝國從泥潭之中拉出去。
顧航難以管得了猩紅瘢痕另一邊的事情,他和他的聯盟,仍舊要將主要的精力,放在帝國暗面的遠征上。
但他也不能救這么看著帝國另一面,就這么爛掉。
他需要有一個角色,能夠在神圣泰拉,扭轉一切。
神之子·羅伯特,就是這么個角色。
除了他,恐怕是真的誰都不行。
他是神之子中,在內政方面最強的人。
帝國不一定需要一個強大的戰士、統帥,人類帝國其實哪怕到了現在的地步,也并不缺乏絕對意義上的力量。
但是,一定缺乏一個能夠將帝國所擁有的力量,整合起來,都能發揮出作用的人。
羅伯特有這個能力。
而他作為神之子的身份,更讓他有這個威望。
齊伯督等神圣泰拉上的高領主們,事兒辦不好幾件,沒有魄力沒有能力帶領帝國進行改革,但是叫他們老老實實把手上掌握的權力給交出來,那卻又是千難萬難。
他們本身,就是改革的阻力。
而想要通過不流血的方式,快速的改變這一切,那就唯有借用羅伯特的神之子的身份。
只有他,才能夠有足夠的威望,改變一切。
但前提,就是他得安安穩穩的抵達神圣泰拉。
對此,顧航其實有一點憂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