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迎接農大五十周年校慶,全方位展示農大的教學成果和校園風貌,學校方面準備兩個大型的校園活動。
一個是為期七天的校園文化周,另一個就是科研成果展。
這一次校慶搞這么大,其實從側面也暴露出了校領導的心理。
蓉城農大正式建校五十年,但是往前追溯前身的話那可是有百年歷史沿革的。
學校這么多年,農學,植物保護學,園林,動物、生物科學這些主流學科都非常強,十五年前就是全國重點大學,前年又搞了個雙一流。可是因為歷史和地理原因,211和985是一個也沒整。
這一次校慶,也是準備向社會和同行秀秀肌肉。主要表達的就是一個意思我很強,你們不要因為我不是985和211就小看我
十一點,結束了校慶的領導們在稍作休息后,便和一眾受邀嘉賓來到了在農學院科教大廳。
為了迎接校慶,學校內主力院系,包括各科研流動站集體出動,將近期和此前獲獎的科研成果一股腦的搬了出來。
琳瑯滿目,令人目眩的農科相關項目成果展臺前,十幾個主力院系的院長主任輪番陣,將省教廳的領導震的合不攏嘴,知名校友紅光滿面,十幾個受邀前來調研交流的高校團隊更是面露酸水,卻只能連連點頭稱贊。
站在在院系領導的隊伍中,看著各位大佬秀翻全場,影視學院院長陳德祿臉始終保持著親切而迷茫的微笑。
如果陳德祿和李有志一樣是個穿越客,可能此時會想起陳醫生的那首歌。
那年五十八,學校校慶,站著如嘍啰。
沒辦法。
作為所有院系里面成立時間最短,知名度最低,又是一所理科強勢的綜合大學里為數不多的藝術類院系院長,在這個場合陳德祿別說吹逼的資格,說話的資格都沒有。
只能跟在主力院系院長主任后面干笑,個中滋味只能說憋的相當難受。
然而,就在陳德祿保持著親切微笑,看著農學院院長邊永昌帶著三分傲氣,為領導和受邀嘉賓講解著農學院最新的數字化種植科研成果時,就聽到身后傳來一陣喧鬧。
“搞什么客人都在參觀,學生在吵什么”
人群中,聽到展廳出口處的一陣喧鬧,校長霍仁宏眉頭一皺。
正這么說著,霍仁宏整個人就一愣。
科教大廳這邊什么環境
今天來這邊的一水水的都是理科生,甚至于目前在展廳里的,有三成都是碩士以學位的,博士和博士后都不在少數。
這些人說是學生,他是學生。但是從樣貌看都多多少少有那么一點老成。
特別是農學相關專業的學生,常年泡試驗田,一個個皮膚黝黑跟老農似的。
學問肯定都是一肚子學問,形象就不說也罷
就是在這樣的畫風里,一抹亮色如清風拂過一般,呈現在了眾人的視線之中。
那是一個身著天青色儒巾襕衫的年輕人。
茫茫人群中,他一手拎著袍裾,一手的胳膊下夾著一摞拜帖。
迎著側目和議論,他面帶溫潤的笑容,邁著從容的步伐一路行來。
大廳方的空調,輕輕將他儒巾后面的飄帶吹起,也在他那一襲天青色的儒衫流下道道波紋。
整個人就像是漫步在西湖煙雨中一般,飄飄若仙
不僅僅是霍仁宏發現了異樣。
被剛才那一陣喧吵吸引,前來參加校慶的客人們,也都將注意力從展臺抽了出來,望向了這個儒生打扮的年輕人。
注意到了眾人的目光,那“儒生”走到了距離眾人約莫六七步遠的距離站定,謙遜一笑后,微微拱手施了個禮。
然后,便肅立在了那里。
這邊,學院院長邊永昌還在口若懸河的介紹著科研成果呢,就突然覺得氣氛不對勁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