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一聲臺燈開關的輕響,燈光給到了舞臺一個身著純白色連衣裙女孩。
她坐在舞臺右側一張安靜的書桌,光潔的手臂和側臉被燈光照映得白到發光。
此時的她,正無比認真的在翻看著一卷古書。
注意到大幕拉開,她輕輕的將手中的書卷放下,看向了舞臺。
“1961年,湖南安江農業學校的試驗田里,三十一歲的農校老師袁隆平,在地里發現了一株奇異的水稻。”
隨著她吐字清晰,如珠落玉盤的聲音,舞臺左側的大幕徐徐拉開。
“來來來,你們看看這個稻穗”
“穗子大,籽粒飽滿,每個稻穗有八寸長十多個稻穗向下垂著,哈,像瀑布一樣我數了,光這穗子就有兩百三十顆籽粒”
“現在的高產水稻產量,畝產也不過五六百斤,如果每一株水稻都像這樣,就能增產一倍”
“那就是畝產千斤啊”
“對,千斤。那樣的話,我的禾下乘涼夢,實現了第一步。”
“禾下乘涼夢”
“對啊,我夢見我們試驗田里面的稻子,長得有高粱那么高,穗子有掃把那么長,籽粒有花生那么大每個人都可以在稻穗下乘涼。”
“要是真能實現這個美夢,那咱們全中國都不缺大米吃了不,不僅是全中國,全世界都不缺大米吃了”
“哈哈,咱們明年啊,就用這株自然雜交的水稻做稻種,爭取早日實現這個美夢”
“袁老師,水稻不是沒有雜種優勢嗎”
“當然有,雜種優勢是自然界的普遍現象。早在1637年,我國明代的天工開物中,就記載著養蠶業是如何利用雜種優勢。我們要為自花授粉作物水稻的雜種優勢利用,做一番探究。我相信只要找到正確的方法,禾下乘涼的夢,一定會成為現實”
舞臺左側的燈光,隨著袁隆平演員堅定不移的語氣,逐漸暗去。
燈光再次給到那手捧書卷的女孩,她施施然從書桌后起身,走到了舞臺之前,將手中的書卷輕輕舉起。
“袁隆平從此開始雜交水稻的研究,后來被稱為雜交水稻之父。而袁隆平先生提到的天工開物,出版距今已經有三百八十余年。作者,是一名明代學者,他的名字,叫做宋應星。今天,我們就乘坐時光的特快列車,回到宋應星的時代,去看看這本涵蓋了農業,科學,手工業生產的綜合性著作成書的過程。”
隨著屠蘇蘇清晰利落的開場,舞臺的燈光再次暗去。
背景的巨幅大屏緩緩亮起,時光隧道的光影特效呈現在所有觀眾的面前。
手持著那本天工開物,屠蘇蘇走向了隧道。
同時,屏幕也緩緩浮現出了幾個潑墨的大字。
典籍里的中國天工開物。
另一面,農大大禮堂。
“感謝各位觀眾的捧場,下面由本校影視學院灼華社,為大家帶來經典話劇劇目雷雨,大家掌聲有請”
隨著主持人的開場,全場的燈光熄滅。
大幕徐徐拉開,扮演貴和四鳳的黃銘,許雪莉亮相登場。
然而,當二人站到舞臺,準備將醞釀飽滿的情緒通過肢體語言和臺詞展現出來的時候,卻直接嚇出了一聲尖叫
“呀”
“啊臥槽”
只見
黑漆漆的大禮堂中,一張張被手機映的慘白的臉,在座無虛席的觀眾席,排列的整整齊齊。
那場面,就像是一個個裝了的墳塋。
無比詭異
今天會把這整段劇情更完,求波月票。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