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影片的上半部,其實故事始終都被刻意控制在一個很小的范圍內。
鏡頭的聚焦點大部分的時間也都鎖定在黃記光所在的二營六連,團指,以及5799高地被困的部分作戰部隊
尤其是在上部的最后,黃記光和教導員,肖登良,趙克春四人前往5799恢復通訊,并協助防守陣地這一段。
不論是被敵方范弗利特彈藥量肆虐而遭受重創的兩個營的志愿軍戰士,還是說最后2號陣地防守失敗轉入坑道的黃記光和犧牲的教導員所有的人物在這種刻意縮小的鏡頭范圍下,都表現出了一種“封閉感”。
之所以有這種觀感,一方面是因為上半部確實缺少經費,所以體現戰爭場面就只能將視角固定在幾個角色上,以點帶面的去展現戰場的慘烈。
但是另一方面,其實造成這種觀感的主要方面,也在于劇情中一個相當重要的點。
什么點
通訊斷絕
這個點,其實就是這個電影前半部分最主要的沖突。
不論是五圣山5799高地里兩個營孤立無援在炮火下的巨大犧牲,還是團指方面的焦急,團通信員的巨大犧牲,亦或者是黃記光,肖登良,趙克春,教導員冒著危險向5799進發,都是圍繞著這個點展開的。
而現在,當此前怎么也聯系不上的“李莊”傳來訊息的那一刻,許許多多個屏幕前的觀眾都覺得一種巨大的安全感,在這一刻油然而生
“這就是信息的重要性,這也就是通訊兵在那個時代存在的意義”
“媽的終于聯系上組織了,李莊呼叫響起來的那一刻,整個人憋著的一口氣松了出來,感覺畫面中的坑道都不那么憋悶了。在那個時代,戰場上信息的傳遞,實在是太重要了啊”
“媽的我二倍速又把前面的劇情看了一遍過來的,看到這個畫面,突然好想教導員嗚嗚嗚,當初繼光不想當通信兵,要當戰斗員,是教導員跟他說軍隊就好比一個鐘,一塊表,并不是只有時針分針和秒針,如果把里面的齒輪,發條,螺絲全取出來,表可就不走了。現在的繼光應該已經明白了這個道理,可是跟他講這個道理的教導員不在了啊”
“焯前面的那個沙雕,我特么之所以跳過前半部分就是不想再哭一遍,你特么一個評論直接又給老子干破防了啊嗚嗚嗚嗚”
在彈幕中的一片振奮和淚目中,屏幕中的畫面,已經從2號陣地沉悶的坑道,轉到了團指揮部。
隨著肖登良的回報和黃記光從前線傳來的訊息,團指揮員們開始組織反攻。
按照原來的拍攝方案,這一段是簡略帶過的。
135團對五圣山陣地的收復過程,只用一段字幕來表述。
對于劇情來說,這樣的表述其實并不影響故事的完整性。
但是經過李有志和全體劇組主創老師們商議之后,還是覺得要把這段收復五圣山戰役的戰斗場面表述出來。
因為劇本中短短一段“十月十四日晚19時后,我軍增援到達。21時30分,所有陣地被奪回,敵軍撤退”這一段文字表述,實在是太過蒼白。
為什么這么說
因為根據史料,戰史的記載,這短短的兩個半小時里,重新奪回五圣山陣地的過程,遠遠比這簡單的一段文字要沉重的多也明顯不能表達出五圣山5799這一塊陣地的重要意義
當晚七點,135團投入了三個連另兩個排的兵力,向五圣山陣地發起反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