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戰爭片優秀與否,其實界定條件非常復雜。
具有沖擊力的鏡頭表現力,真實且合乎邏輯的服化道,或者是煙火爆炸呈現效果這些都是衡量一個戰爭片好不好看的因素。
但是,即便將這些都做到頂級,也不一定說這部片子就一定優秀。
戰爭,并不是一個具體的東西。
如果說爆炸就是藝術,那么史上最暢銷的戰爭電影,應該是美軍轟炸廣島時的轟炸機視角記錄。
真正讓一部戰爭片稱之為優秀的,在這些外在場面上的工作之外。
它稱之為精神內核。
在戲劇結構里,它叫做“文戲”。
而下半部的這一段文戲,如一顆精神的子彈,擊中所有此時正在觀看電影的觀眾柔軟的內心
隨著鏡頭定在那手榴彈木柄上的字跡,前一刻還在洶涌著的彈幕,突然安靜了下來。
直到畫面漸漸地暗去,一個會員彩字彈幕,才緩緩的漂浮在了屏幕之上。
“這樣的部隊,這樣的人民,怎么可能不勝利”
隨著那雙重否定的彈幕,評論區才終于解除了石化,如潮水般的彈幕洶涌而起
“這片子到處都是淚點,冷不防跳出來的一個畫面,就會擊潰淚腺”
“鼻子一酸,直接淚奔。這就是我們能夠獲得勝利的原因啊戰士們在前線舍生忘死,守護著他們身后的家鄉。而家鄉的人民,無條件的信任和支持著前線的戰士。所有人都在為了同一個信念而努力,這就是我們能夠以簡陋的裝備,挑翻十幾個堂口,把地表最強的部隊打的一點脾氣都沒有的原因啊”
“爆哭偉大的戰士,偉大的人民,這就是我們偉大的祖國啊”
“神了這片子,一個最樸實的故事,表達出了最樸實也最高尚的精神,這特么才是電影這特么才是中國觀眾應該看的戰爭片啊”
嗶
收到驚艷值,點
山坡。
看著那洶涌的彈幕,李有志咧了咧嘴。
饒是擔任了這部片子的主演,制片,剪輯外加上半個導演,已經將成片看過十幾遍,可是此時志哥的情緒也有點壓不住。
回頭看了看正在爆哭的一群逆子,李有志深吸了口氣,直接關掉了手機。
不行,哥的形象必須要維護住。
畢竟,志哥只是個無情的韭菜收割機
這么想著,他若無其事的伸了個大大的懶腰,扛著鐵鍬走下了山坡。
他身后,完全沉寂在劇情中的周原幾個,此時已經沒有多余的注意力了。
絲毫沒有發現一個淚腺摧毀大師,已經默默跑路。
因為此時,他們手機的屏幕上,特級英雄黃記光的進度,已經來到了最后一個部分。
1952年10月19日17:44分,黃記光所在的135團2營的兩個連,借著夜色的掩護開進了五圣山5799高地的山腳處潛伏了下來,等待起團部的炮火。
這意味著一場反攻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