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塵社辦公室的辦公桌后,隨著一陣噼里啪啦的鍵盤聲,我的團長我的團的劇本在一段段文字的堆疊下迅速成型。
記憶中那個世界的劇本,李有志搬運過來不少了,但現在的團長可謂是他搬運最流暢的一次。
畢竟這部劇他太熟悉了
這部劇原本是康洪雷導演在2009年拍攝的一部戰爭劇,但真正給這部劇注入靈魂的其實并不是導演,而是編劇蘭曉龍。
沒錯,就是寫出了士兵突擊的那個249。
之所以說對這部劇印象深刻,是因為這部劇在拍攝過程中先是煙火組事故導致三名劇組成員受傷,其中一人犧牲,后來又發生了嚴重事故導致三十多人意外受傷,兩次劇組事故讓拍攝受到影響劇組資金耗盡,導致劇本內容沒有完全拍出來。
因為這個遺憾,后來編劇蘭曉龍將劇本內容整理成了同名出版。
但即便是如此,這部沒能盡善盡美的戰爭劇,也給后來無意中發現了這部劇的李有志帶來了很大影響。
團長這部劇是一部妥妥的群像戲,不像是以往抗戰劇中主要突出的某一場戰役或者是某一場勝利,它講述的是一個個在戰爭中茍延掙扎的人
這些人里有年紀輕輕就失去了理想,藏起希望一心擺爛的知識青年孟煩了。有在侵略者鐵蹄下失去了一切,依然保持樂觀和單純的迷龍。
有為了尋找被被抓了壯丁的兒子混進部隊,想要救人卻救不活哪怕一個人的老好人獸醫,有一心想為被鬼子兵殺害的父親報仇,身為軍官培訓團優等生少校卻從來沒打過仗的阿譯
以及,那個經歷了太多次戰敗,眼睜睜看著家國淪喪心痛發急,最終靠著坑蒙拐騙裝神弄鬼拉起了一個炮灰團,只想要讓事情變成本來該有的樣子的妖孽團長龍文章。
在蘭曉龍的劇本和康洪雷的導演下,劇中這些角色每一個都被塑造的無比鮮活,每個一角色甚至都可以讓人找到屬于自己的影子。
明面上這是一個戰爭劇,但在李有志看來這部劇更多的在講人如何應對困境甚至是絕境
它講的是良心,辯的是對錯,論述的是希望與信仰
在沒來到這個世界之前那會兒,李有志幾乎是每年都會把這部劇刷一次,甚至于生活中遇到什么不順心的事情也會把這部劇的同名書翻一翻。
每一次看,都能從劇中看出新的東西,獲得力量。
也正是因為這樣的屬性,團長這部劇在李有志的記憶中擁有相當高的觀眾粘性。
憑借著只拍攝了五分之一劇情,在面世后的十年間獲得了百萬忠實影迷,成為無數觀眾心目中的戰爭片神中神
在看到樂子人網友們提出來的那個離譜建議的時候,李有志第一個想到的就是亮劍和這部團長。
和這部劇一樣,亮劍其實也是一部沒有拍完的劇。
但相比于團長后半段是因為意外事故導致的資金問題不能拍全,亮劍則是因為涉及到特殊年代的關系,所以真正的結局根本不太好過審。
現在自己有了這個能力,李有志經過一番權衡后,決定搞團長
辦公室里,隨著李有志十指如飛團長的劇本很快搞定。
完成了版權注冊,李有志便將劇本給劉修義發了過去。
看著微信聊天界面里劉修義發過來的ok手勢,李有志又默默的打開了手機通訊錄,撥通了柳云的電話號碼。
想起記憶中原作的發生的兩次事故,這一次拍攝李有志的心里還是有點壓力的。
對于自己的性格和實力,李有志雖然偶爾膨脹,但是大多數時候都保持著絕對的清醒。
志哥擅長的是鏡頭的運用以及講故事的能力,可是像團長這種劇組規模比較大的劇,除了技術層面的更多的是在統籌和調度。
所以必須得有個人過來幫自己一把,而此前拍了二十年諜戰和抗戰片的柳云,無疑是最適合的副導演。
電話撥通之后不大一會兒,被被接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