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老盧克的言明利害,張南真的很想表示。
你說的這些我都懂,奈何身體太疲憊了啊
如果上天再給我一次機會的話,我當然還是選擇走老路。
不過抱怨的話可以說,但該要做的工作,也還是要硬著頭皮干的。
雖然在1996年,北美已經有不少人在網上沖浪的了,互聯網對于電影的宣傳有一定的作用。
但效果還比較微弱。
得等到1999年的時候,經過成本不過六萬美金的女巫布萊爾,采用病毒式宣傳,拿下全球248億美金的票房,完成幾千倍的利潤率之后。
影視公司們才會重視互聯網對電影的宣傳效果。
所以目前好萊塢所有電影上映前的宣傳,主要都還是登上廣播與電視中的熱門娛樂節目做宣傳。
或者是粗獷的地推,瘋狂的在所有公眾場合立電影海報。
第五元素作為哥倫比亞的一個b級項目,宣傳資金是不少的。
但也不像a級項目那樣寬裕,擁有動輒幾百萬、上千萬美金宣傳費用,廣播、電視、地推
甚至超級碗上幾十秒的廣告時間,都能豪氣花上百萬美金買下,多管齊下的從各方面同步進行宣傳。
第五元素有限的宣傳資金,只能著重選擇一條路子來進行推廣。
呂克貝松選擇了目前較為主流的,電視媒體節目宣傳道路。
所以張南下了飛機之后,和老盧克閑聊了一會,就被老盧克帶著直接前往了某檔娛樂節目錄制現場。
“張”
某檔娛樂節目后臺中,看見張南到來的呂克貝松,直接就非常熱情的就迎了上來。
呂克貝松之所以對張南這么熱情,固然有久別重逢的喜悅。
但更多的,還是出于對第五元素票房的考慮。
想要通過熱情的態度,讓張南在宣傳的時候多賣力。
因為張南雖然是第五元素的主演兼副導演,并且張南的片酬還是一半固定,一半票房分紅的模式。
可以說第五元素的票房越高,張南獲利越多。
但是第五元素對于張南的重要性,還是遠遠不如呂克貝松的。
第五元素票房撲街了,對張南的演藝生涯固然是個挫折。
但這個挫折是屬于可以克服的小挫折。
而且張南又不光是個演員,還是個導演,大不了轉頭去當導演拍電影罷了。
可是呂克貝松就不行了。
好萊塢的殘酷性就在于,除了真正的大導演,能有多次失敗后重新再來的機會外。
其他人頂多只有兩次機會,新人更是只有一次機會。
失敗了
那不好意思,拜拜了您吶,從哪里來滾哪里去。
面對呂克貝松的熱情,張南又不搞基,自然也不會用涼屁股帖人家的熱臉,而是同樣報以熱情的招呼。
“導演,這位是”
就在張南和呂克貝松互相寒暄的時候,一個靚麗的身影突然從旁邊走了過來。
張南聞聲抬頭一望。
蘇菲瑪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