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時地利人和,李淵全都占了優勢,天下最后被李家奪走也不意外。
他不得不羨慕李淵太會生了,不管是兒子,還是女兒,全都武德充沛,打起仗來一個個都是猛人。
再看看他自己的親生兒女,就沒有一個頂用的。
不過唯一讓他欣慰的,就是收了楊世民為兒子,一個頂所有。
“不久李世民與大軍攻克隋朝都城大興城,李淵推代王楊侑為皇帝,尊隋煬帝楊廣為太上皇。”
“李淵自封為大丞相,自立為唐王,輔佐國政。”
“李淵任命李世民為京兆尹、封光祿大夫、唐國內史,改封為秦國公,食邑萬戶。”
“恰逢敵人率領精兵十萬逼近渭水之濱,李世民親自率軍攻打,打敗敵人,斬殺一萬多人,攻占敵軍土地。”
“617年,義寧元年十二月,李世民再次被任命為右元帥,統兵十萬攻取東都洛陽,未能成功而返回。”
“等到將要回軍時,李世民設下三次埋伏等待跟蹤追擊的敵人。”
“果然不出李世民所料,隋將段達率領一萬多人從后追到。”
“過三王陵時,李世民發動伏兵攻擊,段達大敗。”
“于是在宜陽和新安分別設置熊州和谷州,派人留守而回。”
“隨后,李世民被遷徙改封為趙國公。”
隋煬帝悔不當初啊,當初就覺得唐國公心有不軌,那個時候就應該斬草除根的。
底下有人報告過唐國公有反心,但他那時卻不敢輕舉妄動。
畢竟當時全國局勢很不好,要是再對付實力強大的唐國公,恐怕會加速天下大亂。
于是他派人盯著唐國公,得知唐國公沒有造反的跡象,反而整日尋歡作樂,最后也就不了了之了,沒有再理會對方。
現在看來,唐國公那時候應該是在自污,想要打消他的戒備。
要是早知道唐國公會篡奪大隋江山,他那個時候說什么也要把威脅扼殺在源頭。
“618年3月,隋煬帝楊廣在江都被宇文化及所殺。”
“618年5月,隋恭帝楊侑禪位于李淵,李淵改國號為唐,年號武德,定都大興,改名長安,至此唐朝建立。”
“李淵封李世民為尚書令、右武侯大將軍,進封秦王,加授雍州牧。”
李世民建國大唐,一個秦王還遠遠不夠。
再次回顧大唐建立,他心中感慨良多。
他為了大唐的建立,立下了潑天的汗馬功勞。
可以說建立大唐,他居功首位,是最大的功臣。
原本父皇答應要把太子之位給他的,可最終還是食言了,只是讓他做了秦王。
或許從那一刻開始,玄武門之變就已經是注定的。
大唐建立之初,他獲封秦王,盡管心有不甘。
但他知道還不是時機,還需要忍下去,還需要積蓄威望和實力。
大唐建立之后,屬于他一個人的獨角戲也正式粉墨登場。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