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聽說后院起火,李淵派出大臣裴濟領兵迎敵。”
“這個裴濟是個文官,李淵放著熱血青年李世民不用,為啥派個文官”
“合理的猜測是當時李淵已經感覺到李世民功高震主,風頭蓋過了太子李建成,打算打壓一下李世民。”
“在這期間,還殺了李世民的親信,就是陪李世民一起滅西秦的劉文靜。”
“文官裴濟自然是大敗而歸,守軍守不住,援軍打不過。”
李淵朕也是沒辦法,老二滅了西秦政權之后威勢太盛,必須要打壓一下。
一想到這個,他就責怪裴濟不爭氣。
要是裴濟能夠爭點氣,他也就不用老二出馬了。
自從老二滅了西秦政權,一時之間風頭無兩,隱隱有超過老大的勢頭。
這可不是好現象,容易引起兩兄弟的對立。
為了防止兩兄弟自相殘殺,他不得不打壓老二,就是希望斷了老二不該有的念頭。
為此他甚至對老二身邊的親信下手,就是為了警告老二不要越過紅線。
反正劉文靜打了敗仗,借此機會除掉也說得過去。
盡管他千防萬防,不希望兩兄弟兵戎相見。
可無奈的是,兩兄弟還是走到了他不想看到的那一步。
“此時相繼有人趁機叛亂,一些州郡接連陷落,關中震動驚駭。”
“李淵賊人氣勢像這樣厲害,難以與他們爭勝負,應該拋棄河東之地,只守住關西就好了。”
“李世民太原是王圖霸業的基礎,國家的根本,河東富裕是京城的憑借。假若全部拋棄,臣感到憋悶遺憾。希望能借臣精兵三萬,必定能消滅平定劉武周,收復汾州晉州。”
“李淵于是調遣全部關中兵馬給李世民,又親自駕臨長春宮為李世民送行。”
“十一月,李世民率軍隊奔赴龍門關,踏冰渡過黃河,與敵將宋金剛對峙。”
“眾多將領紛紛請求出戰,但都被李世民一一拒絕了。”
“李世民宋金剛是奔走千里的孤軍,深入我地,精兵強將,都在這里。劉武周占據太原,專門依靠宋金剛來抵抗。士卒雖多,內面實際很空虛,意在速戰。我鞏固營壘,養精蓄銳以挫他的鋒芒,等到他糧盡計窮,自會逃跑。”
李世民最終還是要朕出馬,盡管父皇再不愿意,也沒有其他選擇。
在劉武周政權攻打大唐,父皇不讓他出戰的時候,他就已經知道父皇是什么意思了。
無非就是怕他再立大功,威脅到大哥的地位。
但可惜的是,這個大唐必須靠他打天下,沒有他不行。
沒有他李世民,其他人想要打敗劉武周政權根本不可能。
事實也正是如此,裴濟大敗而歸,這在他的預料之中。
這個時候,哪怕父皇再怎么打壓他,也都必須派他出馬。
唯有如此,才能解決敵人的威脅。
“李世民下令大軍龜縮,自己則帶著士兵去偵查敵情。”
“太累了就在敵營附近的小山上給睡著了,不知道是不是呼嚕聲太大被敵人發現了,敵軍慢慢的從山下包抄上來打算活捉。”
“奇事在這時發生了,一只蛇追著一只大老鼠,大老鼠慌亂之下跳到了士兵的臉上,士兵嚇得大叫。”
“被驚醒的李世民這才發現有敵人,于是趕緊跑了,最終死里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