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十一日當晚,北洋艦隊副將丁汝昌自殺殉國。”
“北洋水師官兵為免資敵,親手引燃了旗艦上的炸藥。”
“轟然巨響中,定遠巨艦終于沉沒,中國近代化的最高成就北洋艦隊就此覆滅。”
“陸地方面,日軍將李鴻章的淮軍趕出朝鮮后,成立了以朝鮮大院君為首的傀儡政權,宣布朝鮮獨立,進而全面占領中國遼東地區。”
“自此,經過三十年自強運動的中國,在陸上、海上遭到最慘重的失敗。”
曾國藩甲午戰爭的戰敗,李鴻章要背一半的鍋。
在打攻防戰的過程當中,李鴻章不主動去打,一直保存實力,想要找準機會和日本達成妥協談判。
甚至于北洋艦隊被李鴻章下令退到港灣里去了,導致最后被不依不饒的日本堵在里面出不來。
要是李鴻章沒有那些小動作,甲午海戰也不會輸得這么慘。
“1895年三月十四日,清政府任命李鴻章為頭等全權大臣,赴日議和。”
“四月十七日,李鴻章在馬關條約上簽字。”
“條約規定,清政府承認朝鮮獨立,不再向中國朝貢。”
“向日本賠款白銀兩億兩,割讓臺灣、澎湖列島、遼東給日本。”
“馬關條約簽訂六天后,俄國聯合法國、德國三國向日本發出聯合照會。”
“聲稱日本占據遼東半島將威脅北京的安全,并且使朝鮮獨立成為空談,進而威脅整個遠東的和平。”
“日本迫于國際形勢的不利,不得不交還遼東。”
“但條件是另贈五千萬兩白銀的贖回費用,最后在三國協議下減為三千萬兩。”
“清政府為了巨額的戰爭賠款和贖遼費用,開始向俄、法、英、德等各國銀行借款。”
“甲午戰爭后,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
“1897年,德國占領膠州灣,并取得山東境內建筑兩條鐵路的特權。”
“英國則租借了威海衛,并拓展了九龍新界,同時要求清朝的長江流域不得出讓他國。”
“法國租借廣州灣,并將云南、兩廣作為勢力范圍。”
“甲午戰敗兩年后,嚴復翻譯的英國生物學家赫胥黎的天演論在國聞匯編中刊出,引起思想界的巨大震動。”
“中國人通過戰敗的屈辱,終于明白優勝劣汰的公式在國際政治上的意義。”
“自那以后,通過努力革新,改變弱者的地位變為強者,就成為中國人奮斗的目標,一個變革的時代到來了。”
梁啟超雖說甲午戰爭慘敗,但中國人醒了。
他深深的明白甲午戰爭是中國歷史發展的分水嶺,之前渾渾噩噩的國人開始反思自己的海權,反思海洋,反思海防戰略。
甲午戰爭當然給中國造成慘重的災難,但也恰恰通過這場戰爭,中華民族真正達到了三千年來的真正覺醒。
不管大清朝有沒有醒,至少中國人醒了。
也正是因為如此,后面才會有那么多的學生到西方列強去求學。
他們都是在想一個目的,就是怎么才能救中國。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