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治方面,建議廢除婦女纏足,開資政院,立憲法,設議會。”
“在經濟方面,要求保護工商業,獎勵創新,鑄鐵路。”
“在軍事方面,廢止拉弓等武試,要求重練陸海軍,全面向日本、德國學習。”
“在文化教育方面,提出廢科舉,譯新書,派留學生,開新校。”
“光緒皇帝在此階段也非常勤政,當時幾乎每天都有新政的頒布,表現了光緒變法救國的迫切和決心。”
“光緒還積極召見改良派成員,聽取建議,基本上按照康有為的建議,在經濟、軍事、文教各方面廢舊立新。”
“住在頤和園的慈禧也表達說,沒有違反祖宗制度,你可以自己定奪。”
“這讓光緒更加放開了手腳,光緒和康有為此時內心無比興奮。”
“整個古老的中華帝國被希望之光所籠罩,前方敞開的是輝煌的走向強國的道路,然而保守派把他們從美夢中拉了下來。”
李世民廢除科舉這怕是要捅婁子了。
對于康有為提出來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他不禁失望的搖了搖頭。
還以為康有為有什么高明的見解,結果讓他大失所望。
不說其他的,僅僅廢除科舉制這一條,就要引得萬千讀書人口誅筆伐。
他也明白康有為廢除科舉的用意,無非就是想要學習西方的教育知識。
雖然學習敵人的優秀知識增強中華民族的自身實力沒什么問題,但康有為恰恰忽略了政治方面的覺悟。
原本康有為的維新派沒有什么實權,就得不到大多數人的支持。
結果現在直接得罪全天下的讀書人,這完全就是自尋死路。
直接把上千年的科舉廢除了,那些寒窗苦讀的讀書人怎么辦,這不是直接斷了他們的仕途嗎
可想而知,康有為等維新派宣布要廢除科舉的那一刻,肯定會引起全天下讀書人的圍攻。
變法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慢慢推進,尤其是像廢除科舉這種干系重大的政策改革。
即便想要廢除科舉,也應該給天下讀書人過渡的時間才行。
就他總體感覺,康有為變法操之過急,完全沒什么政治經驗。
“光緒和康有為的變法主張其實并不完全一致,特別是要把中國變向何處去的關鍵問題上有著嚴重分歧。”
“光緒當然清楚非變法不足以救中國,當然不想做亡國之主。”
“但是對于清政府,國家危亡的國不是中國人民的國,而是滿清政府。”
“光緒要保的是自己的統治,并非中國人民。”
“當時農民暴動頻發,會黨斗爭,回民起義,還有革命派的廣州起義,清朝統治搖搖欲墜。”
“從這個角度出發,光緒想要拉攏當時的改良派鞏固自己的權力。”
“而康有為為代表的改良派宣傳的民權,開議會這些,完全不在光緒的考慮范圍之內。”
“康有為的變法是要變封建的中國為資本主義的中國,而光緒只是在封建的原有基礎上進行改革,沒有想把中國引進資本主義。”
“在用變法來維護清朝統治的層面上,光緒和慈禧是一致的。”
“從這個意義上,維新變法是資產階級改良派和部分守舊官僚妥協的產物。”
“而即使是這種妥協,也遭遇了守舊派官員的激烈抵抗。”
“雖然光緒雞血滿滿,想要大干一場。”
“但是地方官員,除湖南巡撫認真辦理外,其余都找各種借口并不執行,或者做做樣子,或者持觀望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