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初,葉挺獨立團、第七軍第八旅和第八軍在安仁、衡陽地區集結后,分三路向長沙挺進。”
“此后幾天,婁底、湘鄉、寧鄉、瀏陽、李陵、湘潭陸續被攻克。”
“7月11日,也就是廣東北伐軍主力正式開拔的第三天,先遣隊進占長沙,迫使葉開鑫率殘部退守汨羅江北岸。”
李世民這個唐生智之前碌碌無為,沒想到加入北伐軍之后直接起飛了,轉眼間成了戰無不勝的名將。
吳佩孚隨便派來的人馬就把唐生智打得找不著北,他還以為唐生智此人甚是平庸。
不曾想加入北伐軍后,仿佛激發了斗志一般,直接崛起了。
短短數天,接二連三的攻克城池,哪里有一點之前庸碌的樣子。
照這種情況下去,他覺得唐生智此人的潛力還不止于此,大概率還會取得更高的戰績。
到了那個時候,北伐軍內部怕是會出現新一輪的內斗。
畢竟唐生智有反叛自立的前科,就說明此人也是一個野心勃勃的人。
現在要是唐生智取得一系列的戰績,在北伐軍中的威望也將急劇攀升,必然會助長唐生智內心深處的野心。
當然了,他非常清楚,唐生智的野心有多大,這要取決于其接下來在北伐戰爭中的表現。
但是按照唐生智越打越猛的現狀來看,他猜測唐生智接下來恐怕會取得更大的戰績,從而為唐生智膨脹的野心增添更多的籌碼。
“就在北伐軍高歌猛進的時候,吳佩孚還在北方與馮玉祥的國民軍死磕。”
“面對湖南傳來的告急電,吳佩孚不為所動,表示南口一日不下,則本總司令一日不南返。”
“對此,曹錕很不能理解,就派人勸說吳佩孚放棄南口軍事,早日回武漢部署湘鄂防務。”
“但吳佩孚不買老大哥的賬,堅持不南下。”
“吳佩孚認為國民軍已經扛不住了,只要自己再加一把力,定能取得大勝。”
“事實上,吳佩孚的判斷沒錯,國民軍真的堅持不住了。”
“8月,在吳、張、閻三路大軍40萬人猛攻下,國民軍放棄張家口退往綏遠。”
“然而,吳佩孚忘了一點,國民軍控制的地盤戰略縱深很大,一時半會兒不可能被圍殲。”
“而同時期的北伐軍已經完成了休整,正在籌劃第二階段戰役。”
“見自己玩脫了,吳佩孚只好留下一部分兵力與奉軍、晉軍繼續追擊國民軍。”
“然后抽身南下,回武漢部署防務。”
“吳佩孚南下期間,給孫傳芳拍去電報。”
“催促孫傳芳動員閩、贛兩省軍隊進攻廣東,另派一支精兵由贛入湘,以撫長沙之背。”
“在吳佩孚看來,孫傳芳是他的小弟,他對孫傳芳有知遇之恩。”
“要是沒他的提拔,孫傳芳不會有今天的成就。”
“現在他讓孫傳芳來幫忙,這小子不敢不來。”
“然而孫傳芳卻不這么認為,他覺得吳佩孚雖然重用過自己。”
“但如今之成就,是自己打下來的,自己與吳佩孚僅有互相利用的關系,無所謂知遇之恩。”
“現在曹錕倒了,吳佩孚又一蹶不振,此后直系便唯他獨尊了。”
“所以孫傳芳收到電報后,便選擇了按兵不動,對兩湖戰場一副坐觀成敗的態度。”
朱棣現在越看越覺得反馮玉祥聯軍是一群烏合之眾,不僅身為主帥的吳佩孚看不清戰場形勢,就連聯軍盟友孫傳芳也是目光短淺。
作為聯軍主帥,判斷戰場形勢是最基本的。
戰略縱深這種問題在一開始就應該重點留意,而不是到了危急關頭才想到此事。
都快要陷入敵方的兩面夾擊之中,還不能看清形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