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宗昌、孫傳芳集結兩個軍又四個師的兵力,趁勢窮追猛打,再次擊穿防線。”
“仗打成這個鬼樣子,無可救藥,蔣介石只能下達總退卻令。”
“就這樣,北伐軍潰逃六百余里,直接從徐州退過了長江。”
“敗得這么慘,必須要找人承擔責任,蔣介石自然不可能擔責。”
“結果王天培就成了背鍋俠,慘遭處決。”
“然而大家又不瞎,從北伐開始,蔣介石都沒有打過幾場勝仗。”
“橫掃兩湖,第四軍居功至偉。”
“血戰江西,第七軍貢獻最大。”
“號稱黨軍的第一軍,在蔣介石的指揮下根本就是銀樣辣槍頭。”
“看上去還不錯,實際是中看不中用。”
“現在是創業階段,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劣者汰。”
“你蔣介石要是打仗不行,就讓賢吧。”
“在這種情況下,南京政府的十幾位軍長紛紛向武漢方面投懷送抱。”
“唐生智手上有了籌碼,隨即又開始叫囂要東征討蔣介石。”
“蔣介石剛吃了敗仗,沒底氣,便讓桂系去對付唐生智。”
“結果李宗仁、白崇禧陰陽怪氣,公開頂撞。”
“表示你闖的禍,為什么讓我們來收拾”
“蔣介石聞言心有不悅,咬牙切齒。”
“什么意思如果這樣我就走開,讓你們來坐這個位置好了。”
“沒想到李宗仁、白崇禧二人完全不給面子,白崇禧當即回懟。”
“為團結本黨,顧全大局,總司令此時離開一下也好。”
李宗仁并非我們桂系要反水,而是蔣介石能力不行,也怪不了我們。
他自然明白大敵當前,不應該內訌,公然對抗蔣介石的權威。
但老實說,就蔣介石的表現,很難讓他心悅誠服。
自從北伐戰爭開始,其他幾軍都有亮眼的表現,可蔣介石接連吃了敗仗。
原本南京國民政府面臨的外部壓力就大,要是總司令沒有能力,無疑會讓南京國民政府陷入更加危險的境地。
所以為了南京國民政府的發展壯大,有必要讓能力更強的人上臺帶領大家走下去。
況且他早就對南京國民政府話事人這個位置垂涎已久,老早就想體驗一下身居高位是什么感受。
要是蔣介石有能力,打仗厲害,他自然不會生出亂七八糟的小心思。
可既然蔣介石沒有那個能力,那就不要怪他反水了。
“桂系反水,蔣介石這時候手上的籌碼僅剩第一軍。”
“第一軍軍長何應欽的態度至關重要,用蔣介石后來的話說。”
“如果何應欽說句話,我何至于下臺。”
“然而何應欽在關鍵時刻裝傻充愣,一言不發。”
“蔣介石眾叛親離,終于感受到什么叫透心涼,心飛揚。”
“1927年8月13日,蔣介石在萬念俱灰之下通電下野,拂袖而去。”
“蔣介石黯然下野,李宗仁、白崇禧搖身一變,成為南京國民政府話事人。”
“李宗仁、白崇禧二人上臺后猛然發現,身居高位確實爽,看誰都是俯視。”
“但正所謂權力越大,責任越大,幾十萬大軍每天的軍餉開支就不是小數目,你桂系能搞來錢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