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踐率領臣子去朝見吳王,并為吳王及其手下的臣子們都準備了禮物。”
“進一步表現自己的順從,麻痹吳國人,而吳國人對這一切感到非常開心。”
劉徹越國之所以能在短短時間就富國強兵,多虧了范蠡的經濟思想。
范蠡號稱商圣,在搞經濟方面有著極強的天賦,幫助越國富國強兵。
范蠡主張以農為本,農商共舉,同時發展農、林、牧、副、漁、工、商各業的經濟思想。
范蠡動員越國百姓進行開辟荒地,使越國糧食產量不斷增加,為越國復興奠定經濟基礎。
全面發展生產,使越國經濟形成良性循環。
范蠡認為錢財只有在不斷流動中才能增長,靜止會導致資本死亡。
在國家層面,要放行商業經濟。
在個人經營方面,要營運錢財,使錢財增多。
范蠡還認為國家經濟是一個整體,從農產品豐歉收的循環中,推斷出其他貨物的行情。
因為農產品的價格波動會影響整個市場,而農民作為市場的主要交易者,收成好壞影響購買力的強弱。
所以范蠡主張在根據商貿發展情況,儲存別人當前不需要,但是下一步迫切需要又不為人所重視的東西。
例如災害過后,要有預備作舟船的生意。
水災過后,車將成為特別需要而又缺乏的商品。
夏天要預備冬天販賣的皮毛商品,冬天要預備夏天販賣的葛麻商品等。
范蠡認為所經營的物品必須質量完好,貨幣資本不能停滯,而應讓其不斷流動。
采購物品對于易于腐蝕、腐爛的東西不要長期存儲,不能一味貪圖高價。
最好是通過商品的數量多少,來預測其價格的上漲或是降低。
某一商品價格太貴了,會有人大量生產或運回來而造成積壓而跌價。
商品價格要是太賤了,又會因為無人生產和運輸,而造成價格回漲。
當商品價格昂貴時,應將自己的存貨像糞土似地拋售,不能留著等待更高的價格。
當市場商品價格低賤時,需要像金玉等寶貴物品一樣立刻收購。
總之要使貨物與貨幣像流水一樣經常地流轉和運行,才能達到獲取較高利潤的目的。
范蠡的種種經濟理論,對他的大漢也同樣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他為了攻打匈奴有足夠的錢財,讓桑弘揚推行了一系列的經濟改革。
桑弘揚的經濟改革之所以如此成功,為他了充足的軍費,就是因為桑弘揚借鑒了范蠡的經濟思想。
“范蠡的這一系列戰略方針發揮了作用,吳王認為越國已經不足以擔心,于是開始享樂、縱欲、擴張、試圖稱霸天下。”
“吳國經過連年征戰之后,于公元前484年,在艾陵擊敗齊國軍隊。”
“公元前482年,吳國與晉國在黃池舉行會盟。”
“吳王將精兵強將都帶在身邊,而只留下老弱兵力和太子守城。”
“此時范蠡認為等待的時機到了,于是建議勾踐起兵伐吳。”
“越國調動五萬精銳軍隊,擊敗吳國軍隊,并且殺掉了吳國太子。”
“同年年底,吳國和越國講和。”
“公元前479年,楚國也開始進攻吳國,和越國形成對吳國的夾擊之勢。”
“于是范蠡認為戰略進攻的時機已經到來,向勾踐建議。”
“抓住機會就像救火一樣,必須非常迅速,否則轉瞬即逝。”
“于是越國再次舉兵進攻吳國,軍隊一直進攻到五湖。”
“公元前478年,吳國在吳淞江迎戰,雙方在吳淞江兩側列陣。”
“在后面的戰斗中,越國軍隊擊敗吳國。”
“公元前475年,越國軍隊將吳國軍隊以及吳王圍困在姑蘇山。”
“此時范蠡認為吳國軍隊仍然具有強勁的力量,于是勸解勾踐繼續等待合適的決戰機會,采取圍而不打的戰略。”
“圍困三年之后,在公元前473年,吳國軍隊崩潰。”
“此時吳王試圖套用越王當年的辦法,向越王求和,表示歸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