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憲還提到隕星,認為是衰敗了的星體隕落而成,其在隕落時為流星,墜落在地上為隕石。
隕石帶來天上星體的信息,但星體并非是石頭。
關于金木水火土五星的運動問題,張衡提出日、月、五星是在天地之間運行,而非在天球壁上運行。
并且,這七個天體運動的速度各不相同,距地近則速度快,距地遠則速度慢。
張衡雖然還不知道行星,包括地球都是繞太陽而運行的。
但張衡確實已經發現,行星運動的速度與運轉中心體的距離有關。
只是可惜這種正確的思想沒有引起后人的足夠重視,而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天文學的發展。
直到如今,他才從西方傳教士那里知道了開普勒的行星運動三大規律。
而其中之一,便是行星速度和公轉周期決定于行星與它運轉中心體太陽之間的距離。
“除此之外,張衡還是個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數學天才。”
“張衡給立方體定名為質,給球體定名為渾。”
“張衡研究過球的外切立方體積和內接立方體積,還是中國第一個理論求得π的值的人。”
“不過,張衡在這個職位上兜兜轉轉了十四年,還在原地踏步。”
“張衡看朝廷也沒有讓他升職加薪的意思,于是他就寫了一篇應問來表達自己的想法。”
“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
“不恥祿之不伙,而恥智之不博。”
“意思就是不要擔心職位不夠高,而應該想想自己的道德是不是完善。”
“不要以自己的收入不夠高而感到恥辱,而應該想想自己的學識夠不夠淵博。”
“公元132年,已經54歲的張衡又發明出了世界上第一架測量地震方向的儀器地動儀。”
“這是因為當時地震頻繁,而古人又搞不清地震的原理,就搞一些裝神弄鬼的言論來解釋地震,于是張衡就想造一臺能測定地震的儀器。”
“公元133年,55歲的張衡升職當了侍中。”
“順帝任用他在自己身邊,對國家政事提出意見。”
“張衡常想著如何立身行事,認為吉兇禍福不易明白。”
“所以寫了思玄賦,表達和寄托自己的情志。”
“衡常思圖身之事,以為吉兇倚扶,幽微難明,乃作思玄賦,以宣寄情志。”
張衡殘酷的地震災難對老百姓的傷害很大,所以我才下決心攻克這一難題。
在他生活的這個時代,較大規模的地震屢屢發生。
地震災難造成了成千上萬老百姓的流離失所,很多人都因為地震災難而死亡。
因此他想著要是人們能提前知道地震即將發生,就可以提前躲避,避免災難的發生。
也正因如此,他才決定研究一種儀器來幫助人們預測地震。
自那以后,他開始埋頭苦讀,翻遍了父親的所有書籍。
只要是關于地震的內容,他都認真地記錄在筆記本上。
甚至常常為了查找資料,他會走很遠的路去向別人借書。
此外,他還會到曾經發生過地震的地方去訪問當地老百姓,詢問地震發生前后的情況,并向經驗豐富的老人請教。
通過這些努力,他收集到了大量關于地震的資料。
他通過所收集到的資料了解到,地震發生時通常會有輕微的震動,一般人難以察覺。
但倒立的物品會隨著震動而倒下,這些細節常常被人們忽略。
直到地震真正發生,人們才會意識到逃離已經來不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