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她,漢武帝如何能被冊立,這一席話已經充分表明了她的心態。
同時,也已經犯了一個天大的錯誤。
不單單是皇帝,任何一個掌權者都很在乎別人討論他以前的事兒。
因為在發跡以前,這些人多少有一些不堪回首的往事,有些齷齪,有些甚至不擇手段。
當成功后,已經在后來人面前建立起的光輝形象,很可能就會因為一句話而人設盡崩。
三國時期,曹操殺許攸就是個最好的案例。
縱然許攸有獻計烏巢之功,可他張嘴閉嘴曹阿瞞以前怎么樣怎么樣,這將曹操的威嚴置于何地。
可以說,仗著功勞對漢武帝沒有敬畏之心是陳阿嬌被廢的根本原因。
除此之外,陳阿嬌和館陶公主還犯了一個嚴重的錯誤,完全忽視漢景帝在立儲過程中的作用。
自以為是,將擁立太子的功勞全歸于自己。
漢景帝最終能立劉彘為太子,并非全因為館陶公主的出力。
還面臨著另外兩個問題,如何說服竇太后不立自己的弟弟劉武為儲君?如何在自己一堆不成器的兒子中挑出合適的人選?
竇太后最疼愛的就是她的小兒子,梁孝王劉武,她一直希望漢景帝百年后可以將皇位傳給劉武。
而在七國之亂時,梁國力抗吳楚聯軍,戰功卓著,劉武也更有了爭儲的本錢。
但是在平叛后僅一年,漢景帝迅速確立了太子人選,斷了竇太后和劉武的念想。
可以看出,在立儲問題上,漢景帝是非常果斷的。
漢景帝在生育子女方面雖然高產,但是質量實在不敢恭維。
不算已廢太子劉榮,剩下的十三個兒子中,能有帝王之才的,除了后來的漢武帝,還真是不好選。
這些封國之王,要么早死,無緣立儲。
要么驕奢淫逸,屢犯國法。
其暴行簡直罄竹難書,甚至無法用語言來描述。
要么縱情聲樂,無心朝堂。
資質人品最好的是河間獻王劉德,但是他的母親也是栗姬。
只看栗姬的種種表現,漢景帝也絕不可能把天下交給劉德。
面對這樣的局面,漢景帝也是憂心忡忡。
這時,館陶公主正好向景帝大力推薦劉彘。
而相比其他兒子的胡作非為,劉彘總算中規中矩。
再加上其母王夫人的低調謹慎,確實是個合適的太后人選。
經過一系列因素考量后,這個太子才塵埃落定。
所以,陳阿嬌直到被廢可能都沒想清楚,擁立太子最關鍵的人并不是她們母女倆,而永遠都是那個手握生殺大權的景帝。
陳阿嬌和漢武帝這對青梅竹馬的玩伴,本有可能成為神仙眷侶。
卻因為陳阿嬌高貴的出身,蔑視漢武帝,蔑視他的過去,這深深地觸及到了一個漢武帝的痛點。
因此,不管從哪個角度來講,陳阿嬌都不值得人們同情。(本章完)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