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婉兒有極高的政治才干,又有極高的文學才華。
這樣的女人,放眼當時的唐朝。
在青年人中,可以說很少有上官婉兒瞧得上的。
如果是有成就的老頭子,但大都有三妻四妾,上官婉兒絕不甘心去給人家當小妾。
第二,上官婉兒不愿意嫁出去。
上官婉兒是個政治人物,從她一生的作為來看,政治也是她極為愛好的一件事。
既然是政治人物,那就只能在宮中,在武則天身邊才能發揮政治作用。
要是嫁出去,她也就只能相夫教子了。
武則天雖然當了女皇帝,但也沒有讓天下的女人都走上仕途。
所以,上官婉兒絕對不會嫁出去。
上官婉兒被武則天封為才人,后來又被李顯封為昭容,這相當于一種女官的職位。
也可能就是借妃子的封號,為上官婉兒專門設定的。
不應該是嫁給了唐高宗,或者嫁給了李顯的表現。
再說了,按照武則天那樣的性格,也不會讓才華橫溢的上官婉兒和自己分享丈夫。
李顯的皇后韋后也是一個政治權欲極強的人,她自然也不會同意李顯娶上官婉兒。
第三,武則天不想把上官婉兒嫁出去。
因為上官婉兒非常能干,而且對武則天非常迎奉。
武則天很喜歡,經常讓她幫助處理政事,堪稱宰相。
如果要考慮上官婉兒的婚姻,只有兩種情況。
一是把上官婉兒嫁出去,二是讓上官婉兒嫁給皇帝。
這兩種情況武則天都不愿意看到,也就不提讓上官婉兒嫁人的事情。
“上官婉兒又向韋皇后推薦武三思,將武三思領進宮中。”
“李顯于是開始與武三思商議政事,張柬之等人從此都受到了武三思的遏制。”
“不久,武三思依靠韋皇后和安樂公主等人的支持。”
“相繼設計貶殺了張柬之等五王,權傾人主,不可一世。”
“上官婉兒又與其私通,并在所草詔令中,經常推崇武氏而排抑皇家,致使太子李重俊氣憤不已。”
“707年七月,李重俊與左羽林大將軍李多祚等。”
“矯詔發羽林軍三百余人,殺武三思,并誅其親黨十余人。”
“又引兵從肅章門斬關而入,叩擊閣門搜捕上官婉兒。”
“上官婉兒急忙逃至唐中宗和韋皇后處,并揚言太子造反。”
“李顯和韋皇后一時大怒,遂帶著上官婉兒和安樂公主登上玄武門躲避兵鋒。”
“令右羽林將軍劉景仁率飛騎二千余人,閉門自守,李重俊兵敗被殺。”
“但記載,上官婉兒曾四次向中宗進諫,反對立安樂公主為皇太女。”
“從檢舉揭發,到辭官不做,再到削發為尼。”
“都沒有得到唐中宗準許,最終以死相諫。”
“喝毒藥后,太醫緊急救治,才得以保命。”
“上官婉兒深得唐中宗李顯、韋皇后信任,專秉內政。”
“祖父一案也被平反,上官儀追贈中書令,上官庭芝追贈黃門侍郎。”
“此后,上官婉兒經常勸說李顯,大量設置昭文館學士,廣召當朝詞學之臣。”
“多次賜宴游樂,賦詩唱和。”
“每次都同時代替李顯和韋皇后和安樂公主,數首并作,詩句優美,世人大多傳誦唱和。”
“對大臣所作之詩,李顯又令她進行評定。”
“名列第一者,常賞賜金爵,貴重無比。”
“因此,朝廷內外,吟詩作賦,靡然成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