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的讓,敬佩陰麗華的心胸。
她不是那種逢迎的女子,心中自然多了一份家國情懷。
所以,寧愿忍氣吞聲,都不讓后宮出現不和之氣。
陰麗華的讓,雖然看似失去了眼前的榮華富貴。
但是從長遠考慮,她的讓帶著生活的哲理,也充滿智慧和眼光。
她不急于一時的榮辱,反而要的是皇帝長長久久的愛慕和尊重。
她不是不求,而是不愿為了一時之力,而失了皇帝心上的位置。
所以,她對榮譽和地位看得很淡,對金錢的誘惑格外鎮定。
她與郭皇后的唯一區別是郭皇后要一時的榮譽,而忽略了長久的競爭力。
但陰麗華要的是獨一無二的感情,這是一個需要長期蟄伏后,才能獲得的回饋。
所以,懷抱著兩種不同信念的女子,最終擁有了完全不同的兩種人生。
陰麗華的確是一個難得的女子,她不趨炎附勢,也不妄自菲薄。
她聰慧而沉穩,看似不動聲色,但其實早已看透全局。
所以,她不爭不搶。
但最后這些爭搶,最終都會落入她的手中。
可見,她的聰慧和智謀。
“由于經常過著刀口舔血的日子,一見到風情萬種的郭圣通后。”
“劉秀不由自主地掉入了溫柔鄉,此后又覺得愧對陰麗華。”
“這場政治聯姻的結果是,劉秀不但避免了一場血戰。”
“還得到了劉揚的十幾萬大軍,勢力大漲。”
“不久,劉秀在千秋亭稱帝,定都洛陽。”
“就派人去接陰麗華,這時難題來了。”
“到底立誰為后呢?發妻還是繼妻呢?”
“如果立郭圣通,他又覺得愧對陰麗華。”
“如果立陰麗華,那郭圣通不僅生了兒子,還有舅舅劉揚的十幾萬大軍。”
“一時難以解決,劉秀就立兩人都為貴人。”
“后來,事情出現一個契機。”
“郭圣通舅舅劉揚見劉秀打下天下,就想坐享其成,趁機叛亂奪權,誰知很快被劉秀平叛。”
“如此郭圣通靠山倒了,劉秀趁機立陰麗華為后,不料陰麗華卻拒絕了。”
“理由是困厄之情不可忘,況且郭貴人已生子。”
“陰麗華沒有趁人之危登上皇后寶座,這是避免讓丈夫陷于不義之境,同時避免了后宮之爭。”
“如此在陰麗華堅持下,郭圣通成為了東漢的第一位皇后,兒子劉疆被立為第一任太子。”
“陰麗華沒當上皇后,劉秀很愧疚,想法設法彌補她。”
“如盡量多陪她,帶兵打仗也帶上她,同時盡量避免她與郭圣通單獨相處。”
“此后十年里,劉秀勵精圖治,十分勤勉。”
“為此社會安定,百姓安居樂業。”
“劉秀一直對陰麗華很寵愛,陰麗華陸續生下劉莊等五個兒子,還有好些女兒。”
“而在陰麗華的高情商之下,郭圣通也沒被劉秀冷落,又為劉秀生下五子。”
“后來陰麗華母親與弟弟被盜賊殺害,劉秀十分愧疚。”
“由于陰麗華謙讓,沒對陰家封爵,因而沒有守衛導致災禍。”
“劉秀下詔書,說明了當年陰麗華讓皇后位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