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太子陳叔寶正在父親靈柩前哭泣。
陳叔陵趁機上前用銼藥刀砍擊陳叔寶,擊中了陳叔寶的頸部。
周圍人大驚,急忙搭救。
在柳皇后及乳母吳氏的幫助下,陳叔寶逃出。
陳叔寶派兵討伐陳叔陵,陳叔陵兵敗被殺,諸子被賜死。
陳叔寶繼位,是為陳后主。
“其中曲子《玉樹后庭花》、《臨春樂》等,大多是贊美張麗華和孔貴嬪的美貌的。”
“這《玉樹后庭花》本是民歌中的一種情歌曲子,陳叔寶填上新詞,讓宮女傳唱,陳朝的皇宮里整日充盈著靡靡之音。”
“張麗華不僅貌若天仙,而且很有辯才,記憶力很強,美貌和才華齊具。”
“她善于察言觀色和籠絡人心,與其他嬪妃也都能搞好關系。”
“后宮的人爭著講她的好處,因而陳后主對張麗華更加寵愛了。”
“張麗華又精通巫術,假借鬼神來迷惑陳叔寶。”
“在宮中常進行各種荒淫的祭祀,聚集眾多女巫跳舞,使陳叔寶懈怠于政事。”
“陳叔寶不理朝政,對于官員的啟奏,都要通過太監呈遞請示。”
“陳叔寶常常倚坐著,讓張麗華坐在膝上,兩人共同決定朝中大事。”
“太監記不住的,張麗華都能記住,并寫成條款,無所遺漏。”
“因參與調查宮外的事務,社會上的一言一事。”
“張麗華必定首先知道并且告訴給陳叔寶,由此更加受到寵幸,冠絕后宮。”
“陳后主對政事和百姓疾苦,皆懶于處置。”
“甚至讓大臣們將國事先交由張麗華審閱,她看過之后,再稟告給自己。”
“當時有傳言,江東小朝廷,不知陳叔寶,但知有張麗華。”
“在陳叔寶的默許下,張麗華的親人好友開始進入朝廷擔任要職。”
“提出反對意見的官員或被罷免或被貶黜,朝廷變得烏煙瘴氣。”
“張麗華雖然不是皇后,但寵冠后宮,成了后宮內實際的主人。”
“為了張麗華,陳后主后來廢掉了沈皇后的養子陳胤的太子之位,改立張麗華的兒子陳深為太子。”
“沈皇后出身名門,是望蔡候沈君理的女兒,也是陳朝開國皇帝陳武帝陳霸先的外孫女。”
“陳后主獨寵張麗華,冷落沈皇后,極少在沈皇后處留宿。”
“一次,陳后主到沈皇后處,坐了一會便準備起身離開。”
“他見沈皇后也不出言挽留他,就作了一首打油詩。”
“留人不留人,不留人自去。”
“此處不留人,自有留人處。”
“沈皇后看后,當即賦詩回答。”
“誰言不相憶,見罷倒成羞。”
“情知不肯住,教妾若為留。”
“沈皇后在詩中對陳后主的無情,發出暗暗的抱怨。”
“陳后主聽罷,也不理睬,拂袖而去。”
“陳后主的這句‘此處不留人,自有留人處’成了后世流行的俗語,甚至延伸為‘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的豪語。”
蘇軾:甘愿做昏君的陳后主,最愛的女人張麗華傾國傾城,卻死于貌美。
張麗華最美的地方,無疑是那一頭烏黑亮麗的長發。
這頭秀發長七尺,濃密如漆,光亮照人。
每當她漫步在宮中,那飄逸的長發伴隨著她的步伐輕輕擺動,仿佛是月宮中的仙子降臨人間。
每當她在樓閣上游走,那份飄逸的神態仿佛仙子下凡。
張麗華最令人心醉的,莫過于她那雙炯炯有神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