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多紛亂,唐順宗僅在位八個月,即傳位給兒子唐憲宗李純。
為了加強中央統治,唐憲宗試圖削減節度使的權利。
讓李锜升為鎮海節度使,同時卸掉鹽鐵轉運使一職。
李锜本就野心勃勃,這一明升暗降讓他更加不爽,決心一下,就起兵造反了。
然而,李锜空有一腔野心,實力卻跟不上。
他的兵變還沒正式發動,就被親外甥裴行立抓住,押送到長安聽候發落。
杜秋娘身為叛臣李锜的家中女眷,連帶著獲罪,被發配到宮中為奴。
一向擅長歌舞的杜秋娘,在宮中也難掩她的才華,重新做回了歌妓。
有一次,唐憲宗在觀看歌舞節目時,表演者恰好是杜秋娘。
杜秋娘一曲動人,如夜鶯般的歌喉引人注意,而她的原創曲目《金縷衣》更是盡顯才華。
再看這位歌甜人更美的佳人容色絕艷,唐憲宗也不可避免地動了心。
自此,唐憲宗的深宮多了一位寵妃,秋妃。
嫁給唐憲宗后的杜秋娘,或許開始進入她人生的高光時刻。
唐憲宗雖然是位年輕天子,卻為人頗為賢明,善用賢能,慧眼識珠。
杜秋娘的一身才華,并未隨著進入深深唐宮就被掩蓋。
反而猶如蒙塵的明珠一般,得以重見天日。
雖是寵妃,杜秋娘卻時常能伴隨唐憲宗身旁。
同他一起探討國家大事,為朝政提出自己的獨特見解。
兩個靈魂,一見如故。
杜秋娘靠著溫柔的性格和剛毅的靈魂,讓這位帝王為其傾心。
拋開外在的身份不談,單說從陪笑賣唱,到指點江山的變化。
這宮中歲月應當是杜秋娘精神上最快樂的一段時光了,只可惜好景不長。
晚唐的國運江河日下,縱然是再賢明的皇帝,也難以力挽狂瀾。
唐憲宗不明不白地橫死宮中,突然的駕崩,讓這紛亂的唐宮更加衰頹。
之后的杜秋娘,雖然不再是皇妃了,但她的生活變化并不是太大。
因為二十四歲的太子李恒,也就是唐穆宗即位后,任命杜秋娘為他兒子李湊的傅姆。
在這偌大的深宮中,杜秋娘并沒有因為唐憲宗之死而受到冷落,反而能繼續過養尊處優的生活。
或許正是因此,杜秋娘才將自己的一身才華毫無保留,細心教導和照顧李湊。
然而,唐穆宗荒頹好色,三十來歲就英年早逝,十五歲的太子李湛登基。
唐敬宗也不讓人省心,沒多久就一命嗚呼了。
然而,這一切原本與杜秋娘沒有多大關系,杜秋娘的靠山李湊也被封為了漳王。
若是杜秋娘隱忍低調,或可安穩富貴一生。
可杜秋娘并非那種茍且偷安的人,她溫柔外表下藏著一顆剛毅熱烈的心。
自從進宮以來,杜秋娘目睹了三位帝王不尋常的死,她認為這一切都源于宦官王守澄。
抱著為朝廷鏟除禍害的信念,她企圖聯合宰相密謀鏟除王守澄,并且立李湊為帝,結果意料之中的失敗了。
王守澄老早就看破了她的計劃,提前做好了對策。
擅長歌舞、滿腹才華的杜秋娘,又怎么會是老奸巨猾的對手。
這一敗,就再也沒有回頭路。
李湊從漳王的位置被拉下來,因此被貶為庶民。
宰相也被貶謫為江州司馬,杜秋娘則被趕出宮,送還故鄉。
昔日一曲傾城的絕代佳人,唐憲宗捧在心間的絕色寵妃,如今已成落魄歸鄉的垂垂老婦。
或許有人會為杜秋娘覺得不值,認為她不該為一時的沖動,換得如此落寞凄涼的結局。
可若是能重來,想必杜秋娘還是會做出一樣的選擇。
她做過歌妓,也當過皇妃,見過惡人的嘴臉,也遇到過善良的靈魂。
寫出那樣通透的詩,擁有那樣剛毅又通透的靈魂,豈會為榮華富貴迷了眼。
或許只有最后的一搏,才算是對昔日唐憲宗寵愛的回報與不辜負吧。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