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盼盼的死訊傳到白居易耳中,他先是震驚,明白了關盼盼確實是一位癡情重義的貞烈女子。”
“繼而,他想到了關盼盼的死與自己寫的詩有著直接的關系,心情由敬佩轉成了深深的內疚。”
“于是,他托多方相助,使關盼盼的遺體安葬到張愔的墓側。”
“算是他對關盼盼的一點補償,也借以解脫一些自己的愧疚之情。”
“但這一點關照,對于含悲而死的關盼盼來說,仍是徒增虛名罷了!”
“白居易六十六歲以后,隱居在洛陽香山。”
“自知來日不多,讓能歌善舞的侍姬樊素與小蠻離開自己,各奔前程。”
“以免自己百年之后,兩位妙齡佳人重演關盼盼的悲劇。”
“從他的這一行動可以看出,白居易已經為逼死關盼盼而深深內疚了。”
李師師:逼死關盼盼,白居易也有兇殘的另一面。
關盼盼本是色藝俱佳的徐州名伎,被徐州節度使張愔買為妾侍。
才不過兩年,張愔就病逝了。
關盼盼感念張愔這兩年對她的善待,并沒有琵琶別抱。
而是獨自居住在徐州城郊張家的一處燕子樓中,過著與世隔絕的凄苦生活。
大好青春白白消耗,一眨眼就過去了十幾年。
張愔的老部下張仲素,很同情關盼盼,感慨地寫了《燕子樓》詩三首。
樓上殘燈伴曉霜,獨眠人起合歡床。
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未是長。
張仲素是符離人,白居易少年時長期生活在符離,所以他倆很熟識。
張仲素就拿出了自己做的詩,介紹了關盼盼的情況,唏噓了一番。
白居易在任校書郎期間,張愔設了宴招待他,并且還讓自己的愛妾關盼盼出來歌舞助興。
關盼盼也很賣力,為了討好這個貴客,還專門演唱了白居易創作的《長恨歌》。
白居易看得哈喇子流三尺,夸贊關盼盼,一副饞涎欲滴的樣子。
聽完張仲素的介紹,沒想到白居易竟然冷血也寫了首詩。
黃金不惜買娥眉,揀得如花三四枝。
歌舞教成心力盡,一朝身去不相隨。
關盼盼看到這首詩,心念俱灰,弱弱地辯白了一句。
早就想一死相隨了,只是為了夫君的名聲,怕別人議論他貪色殘忍,讓愛妾生殉,才茍活的。
然后盼盼就絕食了,十天之后,就撒手人寰。
守節這種事,是禮教提倡的。
但不是強制的,更不是普遍現象。
一來畢竟違背人性,二來守節是需要有強大的經濟實力做后盾的。
關盼盼守節十幾年,已是非常不容易,在當時是得到了普遍贊譽和同情的。
關盼盼在正值瀲滟的大好年華,嫁給一個行將就木的老頭子做妾。
在她可以重獲自由的時候,她卻放棄了重回紅塵的機會,選擇了離群索居。
人情薄如紙,人心狠似狼。
這件事上,白居易不折不扣是頭豺狼。
一個無所依傍的柔弱女子,終究沒能扛得過去。
她成了唐朝的藍潔瑛,成了豺狼們餐盤里的炸子雞,最終被吞噬。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