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是天賦異稟,年幼的白居易在文學方面展現出了驚人的創作力。
白居易在他年僅十六歲的時候,就寫下了膾炙人口的詩句,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可見,白居易的文學天賦之高。
隨著年齡不斷地增長,白居易也像當時的很多文人騷客一樣,有著為百姓、江山社稷作出一番貢獻的遠大理想。
因此,白居易也是義無反顧地踏入了官場。
憑借著出眾的才識,他很快便得到了皇帝的賞識。
終于在白居易三十六歲的時候,他成功晉升為了翰林學士。
成為了皇帝身旁的名人,令眾人艷羨。
這個時期無疑是白居易仕途的巔峰時期,經常出現在皇帝的身邊,深得皇帝的信任。
不久之后,白居易更是擔任了左拾遺。
由此也可以看出,皇帝對于白居易的喜愛,對此白居易更是受寵若驚。
正因如此,也堅定了白居易要盡忠盡孝,為其肝腦涂地的決心。
拾遺本質上就是言官,雖然地位并不高,但是卻由皇帝直接進行選拔。
因此,在皇帝的默許下,白居易準備在職場中大施拳腳。
在這段時期,白居易用自己擅長的文字寫下了大量反映百姓生活疾苦的詩作。
表達了自己對天下百姓的關懷,對社會現實的憂心。
不僅如此,白居易更是直言不諱,將自己的想法悉數上報給了當朝皇帝。
起初,皇帝對于白居易的進諫很是感動,認為白居易這樣敢于直抒胸臆的人才實在是難得。
為此,也是采取了白居易的大部分建議。
“白居易給當時以吏部侍郎擢授尚書左丞上書支持革新,同時也提出澄清吏治、廣開言路等許多針砭時弊的建議,但同年他遷往永崇里的華陽觀居住以遠離政治斗爭。”
“不久因順宗下詔宣布退位而令皇太子李純即位,是為唐憲宗。”
“順宗退位標志永貞革新運動宣告失敗,之后白居易在詩文中常對革新政黨表示同情。”
“次年唐憲宗李純改元元和,策試制舉之士,任命中書舍人張弘靖為考策官。”
“時年白居易辭去秘書省校書郎一職,元和元年正月與好友元稹相約同應制舉。”
“白居易在任縣尉期間,常去田間觀察民間疾苦,其著名敘事詩之一的《觀刈麥》便是在這期間撰寫而成。”
“元和元年十二月,白居易與陳鴻、王質夫同游仙游寺,期間他們談起唐玄宗與楊貴妃的往事。”
“白居易感觸頗深,創作《長恨歌》,不久該詩歌聞名于世。”
“從小校書郎到京畿縣官,在這期間里白居易寫了詩歌百余首。”
“這些詩歌往往針砭時弊,蘊含諷諫之意,能彌補政務之缺漏。”
“因此格外受到有識之士的贊賞與青睞,并時常能流傳至朝堂之上。”
“唐憲宗求賢若渴,納諫思治,在聽聞這些詩歌之后為白居易的才華而打動。”
“遂于元和二年召白居易入翰林為學士,任調充京兆府進士試官、集賢校理,為中書省集賢院屬官。”
“白居易自認為遇到了喜好文治的君上,所以自己才破格提拔,便決心竭盡畢生才能仰報圣恩。”
“唐元和三年,白居易被封為左拾遺。”
“任職期間元稹自監察御史被貶為江陵府士曹掾,白居易和翰林學士紛紛上書表示元稹無罪。”
“之后勸諫制止皇帝允許淄青節度使李師道進絹為魏徵子孫贖宅,制止皇帝加河東王鍔為平章事等。”
“尤其是憲宗意圖任命神策中尉吐突承璀為招討使一事,白居易面諫憲宗停止任命,言辭懇切。”
“后又請求憲宗放棄對河北用兵,諫言數千句,都是別人不敢說的話,憲宗多數都采納了白居易的諫言。”
范仲淹:隨著意見不斷地被采納,白居易心中的野心也是逐漸被激發。
于是,白居易便更加的口無遮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