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公認的七絕寫得好的,只有兩位詩人,一位是李白,另一位就是他了。”
“王昌齡雖然沒有在長安城里做大官,但是名氣卻很大。”
“因為他不僅詩寫得好,也很愛結交朋友。”
“往來者有官吏、隱者、僧道,時常一起喝酒,酬贈詩歌。”
“他的性格很狂放,行為也很不羈。”
“也正是因為他狂放的性格,導致他在官場中,經常得罪人。”
“他得罪最大的人物是宰相李林甫,李林甫是皇室遠方宗親。”
“為人狡獪,無學術,善音律,擅長耍政治手段。”
“總想方設法討好玄宗,是怠政后的玄宗一手提拔上來的。”
“但任宰相后,獨攬大權。”
“因為自己沒有才學,所以大力排斥打壓有學之士。”
“報復心很重,常陰謀算計,被人罵作奸相。”
“像王昌齡這些進士出身的,尤其看不慣他。”
“言談之間,不屑之情,常溢于言表。”
“當時的仕子都偏愛張九齡,張九齡有賢名,很能提拔人才。”
“王昌齡不拘小節,在公開場合,時常貶李捧張。”
“這些風聲,很快傳到了李林甫耳朵里,于是李林甫找機會把他貶到了嶺南。”
“這是他第一次被貶,直接就是遠離長安,潮熱多瘴毒的嶺南,是唐人眼中的蠻荒之地,可見李林甫對他之恨。”
“公元739年,四十一歲的王昌齡,動身前往嶺南。”
“走到河南伊水時,想到自己無辜被貶,前路漫長而遙遠,憤而寫下了《見譴至伊水》。”
“他知道自己因什么而被貶,但他就是沒想過要改變。”
“不會因為環境,而輕易改變自己。”
歐陽修:一片冰心在玉壺,很傻很天真的王昌齡。
但一開始,王昌齡未能中舉。
直到開元十五年,王昌齡才考中進士,被授予秘書省校書郎的職位。
秘書省校書郎算是一個不錯的官職,唐朝很多宰相比如張九齡起步都是秘書省校書郎。
王昌齡能夠擔任這個官職,前途似乎無限光明。
但光明雖然光明,但王昌齡在這個位置上一干就是好幾年。
遲遲無法升遷,也讓無法施展自己心中的報復。
于是他想考博學鴻詞科,博學鴻詞科始于唐玄宗時期。
能考上的無一不是學識廣博,文學造詣極高的士子。
當然如果考中,職位和地位也會水漲全高,成為當時不少士子選擇入仕的途徑。
王昌齡成功考中了博學鴻詞科,得以擔任河南汜水縣尉。
汜水縣靠近東都洛陽,是第二等縣,也讓王昌齡有了施展自己才能得地方。
但與詩作名滿天下相比,王昌齡的仕途那叫一個不順。
宰相張九齡被貶回鄉,正義性爆棚的王昌齡立馬聲援。
顯然王昌齡不理解官場險惡,官場上飯不能亂吃,話更不能亂說。
王昌齡也慘遭貶謫,遠離中原,前往嶺南。
好在運氣爆棚,王昌齡剛貶沒多久。
唐玄宗就改年號為天寶,大赦天下。
于是王昌齡又得以回來,擔任江寧縣丞。
但沒幾年,王昌齡又遭到貶謫,這次貶謫的理由是王昌齡做事不注意細節。
原來這次貶謫純粹是因為王昌齡因上書指責李林甫、楊國忠等人為了修建自己的別墅,大肆砍伐江寧青龍柏木而已,引起他們的不滿。
一開始他們想要置王昌齡于死地,但最終唐玄宗放了他一馬,只是將他貶謫到龍標擔任縣尉。
從這個方面來說,王昌齡這種性格剛直的人真的不適合官場,也為自己的悲劇埋下伏筆。
好在當時不得志的文人不在少數,兩次被貶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