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不忍心就此離去,在杭州流連忘返。
一腳踏入溫柔鄉,從此功成名就是路人。
柳永從小就不愛跟公子哥們玩在一起,不喜權貴。
自從發掘了青樓這個風月場所,就經常出沒煙花陌巷,與歌伎們談風說月,好不快哉。
好巧不巧,當時他的詞很受公子哥們的歡迎。
于是在姑娘們的熱情邀約下,他寄居青樓,專為姑娘們填詞。
夜夜青樓,短短時間,柳永的大名傳遍了各大妓館。
多少姑娘以結識柳永為榮,各大名妓爭相包養。
多少姑娘雖未謀面,卻早已對柳永芳心暗許,恨不能一睹天容。
柳永這一生事業坎坷,起落落起落落落落,考試接二連三失利。
第一次考試,真情實感的發揮,被宋真宗一句屬詞浮靡給斃掉了。
柳永雖然對結果不滿,但也并不完全絕望。
更何況還有一群鶯鶯燕燕的安慰,甚至揚言可以養著他。
很快,柳永就拋卻了落榜帶來的失落,馬不停蹄的投入青樓的懷抱,繼續為姑娘們作詞。
歌舞升平,紙醉金迷,這種燈紅酒綠的生活讓柳永欲罷不能。
柳永雖然是官二代,才情橫溢,但從未看不起青樓女子。
反而把她們與放在同一個階級,真心實意的對待每一位紅顏,這也是他被眾歌伎愛戴的原因之一。
一個個嬌艷妖嬈的女子,是柳永創作的靈感,他的詞一出便驚艷四座。
一時名聲鵲起,紅遍京城,四面八方青樓女子聞聲而來。
皇上也很欣賞柳永的才情和作詞風格,甚至邀請他進宮填詞,但是為官之事免談。
柳永的詞大多數是以描寫市民階層的男女之情為主,詞中的女主角又多是淪落青樓的女子。
男女之情像見不得人一樣,恥于宣之于口,青樓女子更是被人看不起的。
柳永像解剖一樣,把事實一層層剖開,被遺棄的辛酸,被拋棄的痛苦。
這種風格的詞,被普羅大眾接受,卻不被上流社會接納。
柳永第四次考試,皇上已是宋仁宗,看到柳永的名字很生氣。
這是柳永第一次落榜時說的話,說考不上沒關系,有青樓女子陪我喝酒唱歌就夠了。
至此,柳永對上岸心灰意冷,一腔熱血灑向風花雪月。
柳永48歲的時候,考試政策放寬,終于榜上有名,皆大歡喜。
柳永一生好友寥寥無幾,走馬上任的時候甚至沒有友人相送。
但是有他的那些紅顏知己,紛紛為其灑淚送別,嗚咽聲不絕于耳,場面之壯觀,絕無僅有。
一把年紀的柳永,即便趕路上任也不耽誤他拜訪青樓名妓。
只要有青樓的地方就有柳永的容身之所,只要有歌伎的地方就有柳永的一口飯吃。
柳永為官幾載,終是不得高升,每次舉薦和自薦都受到了阻礙。
他執政的地方,都受到了百姓的愛戴,也做出了很多的業績。
晚年窮困潦倒,離世時一貧如洗,沒有親人在側。
一生浪蕩,死時孤苦伶仃,也是說不出的辛酸。
好在他還有一群狂熱的粉絲,眾歌伎湊錢為他處理后事,每年清明又相約為他掃墓。
柳永這一生很難說是成功的,但是也很難說是失敗的。
說他成功,考試考了五次,當官幾年,到退休也只是芝麻官。
說他失敗,人家才名流芳百世,才情傳遍大街小巷,紅顏知己無數。
失意也好,得意也好,柳永的一生,應該不算白活。
“此時的宋朝重視文學,重禮文臣,這為無數有志于文史的士子了帶來福音。”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就是宋真宗為了激勵士子刻苦為學所作的《勸學詩》中的兩句。”
“柳永飽讀詩書,就是從這時開始的。”
“如果一個人飽讀詩書,又才華絕倫,那就是醒目的天之驕子。”
“十八歲的柳永在一個春日的早晨,北上前赴汴梁,參加禮部考試,久居崇安。”
“他在幽山碧水中未曾領略過江南的富庶繁華,路經杭州的他被奇巧旖旎的杭州風光絆住了腳步,再也無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