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聽聞兒子死訊后,更是因悲痛而導致病情惡化,不久也離世了。”
“娥皇死后,李煜十分悲痛,寫下長達兩千字的悼亡之詞來追憶他與娥皇之前的愛情生活。”
“十一月,宋太祖派遣作坊副使魏丕前來吊唁。”
“次年五月,司空同平章事嚴續被罷為鎮海軍節度使。”
“九月,圣尊后鐘氏逝世,而后宋太祖便又派遣染院使李光圖前來吊唁。”
蘇軾:李煜的詞,美到窒息,悲到極致,感人肺腑。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這首詞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他的絕命詞,寫于李煜被囚汴京之時。
寫完思念故國這首詞之后,皇帝趙光義便賜死了李煜,故而這首詩也是李煜生命的哀歌。
詞中通過春花秋月、小樓東風等自然景象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故國的深深懷念和無盡的哀愁。
詞中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一句。
用比喻的手法將愁緒具象化,形象地展現了作者心中難以言表的痛苦和無奈。
《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
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
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這是李煜被囚宋國時所作,南唐滅亡,李煜肉袒出降,被囚于北宋都城汴京。
宋太祖趙匡胤因李煜曾守城相拒,封其為違命侯。
李煜不得不忍屈負辱地過起了囚徒生活,這首詞寫的便是自己的無奈愁緒。
這首詞以景起興,通過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的孤獨景象,表達了作者內心的孤寂和愁苦。
詞中的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一句,用繚亂的絲線比喻離愁,生動形象地描繪了作者復雜的內心世界。
整首詞情感深沉,意境深遠,是宋初婉約派詞的開山之作。
《浪淘沙令·簾外雨潺潺》
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
夢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
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這首詞基調低沉悲愴,透露出李煜這個亡國之君綿綿不盡的故土之思,可以說這是一支宛轉凄苦的哀歌。
詞中以雨聲為背景,通過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的描繪,營造了一種凄涼、冷清的氛圍。
夢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一句,表達了作者在夢中暫時忘卻現實痛苦、貪求片刻歡愉的情感。
最后一句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則在長嘆聲中道出水流花落,春去人逝,故國一去難返,天差地別的現狀。
整首詞情感真摯,低沉悲愴,透露出作者深深的亡國之痛和囚徒之悲。
“宋開寶元年,李煜迎娶周氏,并立其為皇后。”
“往后兩年,李煜在境內廣修佛寺,普度僧尼,還親自去禮佛誦經。”
“開寶四年,李煜聽說太祖消滅了南漢,駐扎在漢陽,心中恐懼。”
“便派遣太尉、中書令鄭王李從善前去朝貢,自稱為江南國主,請求罷除詔書直呼姓名的禮儀。”
“宋太祖答應了他,卻扣留了韓王李從善。”
“李煜親自寫奏疏請求讓李從善回國,沒有得到允許。”
“當時宋軍已經做著過江的準備,有一個商人來上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