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王瀚的第二首《涼州詞》,這首《涼州詞》不是寫大漠孤煙直的美景。
而是寫一群特殊的人,他們用血肉之軀,為大唐筑起了一道屏障。
然而春風卻不度邊塞,即使到了暮春時節,也是極寒的!
詩人筆下的這群人,忍受苦寒,度過了一個又一個春秋,活成了邊塞最壯美的風景!
詩人開篇說秦中花鳥已應闌,這里的秦中現在指陜西中部平原,應該是指西北邊陲!
這里的闌是結束的意思,那么在西北邊陲什么結束了呢?
是鳥沒了嗎?還是花沒了嗎?
都不是,是春天快結束了。
詩人沒有用春詞,而是用花和鳥來代指春天快結束了,其實是另有深意!
在世人眼中,春暖花開,呢喃燕子,是一年之中最怡人的時節,而邊陲地區是這樣嗎?
詩人下一句告訴我們答案,塞外風沙猶自寒沒錯。
在塞外,是完全不同的世界。
這里即使是暮春,依然風沙滿天,極其寒冷。
這樣惡劣的天氣,會出現春暖花開的美景嗎?顯然是不可能的!
詩人上一句用花鳥來代指春天,便顯得更加悲涼了,因為極寒的天氣是不會有花和鳥的。
反而讓我們聯想到了故鄉的花和鳥,故鄉的春天該多美啊!
故鄉之景與眼前的苦寒對比,更加勾起了戰士們的思鄉之情!
這里詩人還用一個猶字,這個字真是妙不可言。
猶就是還的意思,說明邊塞的冬日漫長且寒冷。
邊陲戰士在這里,為大唐守衛邊關,忍受苦寒,可謂勞苦功高!
既然功勞那么大,是否有嘉獎令呢?顯然是沒有的!
不然戰士應該都忙著建功立業,又如何會思鄉呢?
在這種悲涼的背景下,到了夜晚,有人吹起胡笳。
而此人所奏的音樂,正是《折楊柳》,這是一首離人的曲子。
唐人離別的時候,有一種特別的儀式,喜歡互送楊柳枝。
柳與留同音,代表不舍之情,所以送別曲也愛用楊柳抒發離別之感!
此人的曲子吹得太悲涼了,這聲聲入耳之音,讓多少思鄉的戰士睡不著啊!
又有多少堅強的戰士,在夜里哭濕了被褥!
詩人說教人意氣憶長安這里的意氣指情意,如何不教人想起繁華的長安呢!我們的故鄉!
“王翰是一個自負的人,在京城風頭正勁。”
“雖然升了官,依然不開心,覺得這么一個小官與自己的才華和抱負,很不相稱。”
“在忘年交張說勸說下,王翰最終還是去赴任了,去一個叫涼州的地方。”
“也正是此次赴任,他才有機會,成為大唐詩壇中的閃亮的一顆星。”
“當時的涼州,是大唐和西北少數民族對戰的地方,尚是蠻荒之地。”
“但涼州雄勁的西北沙場風光,卻很對了王翰的胃口,”
“他沒有想到邊塞,竟有如此的風景,居然激發出他的豪情。”
“尤其當地出產宛若瓊漿的葡萄酒,讓他贊不絕口。”
“戰士們的勇武,激蕩了他的心靈。”
“葡萄美酒的醇美,帶給他無限的靈感。”
“他被觸動了,一首《涼州詞》提筆即來。”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后來,涼州詞這種新樂府體裁所寫成的詩篇,影響很大。”
“不過,王翰身處邊關,心里想著的還是繁華的長安。”
“天有不測風云,王翰的大靠山張說,遭遇了朝堂變故。”
“王翰的命運與宰輔張說緊密捆綁,張悅被貶官,城門失火,殃及池魚。”
“王翰也被貶,人生開始走下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