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柳宗元一生中最高光的時刻,他和同僚們大力推行改革措施,期望能引領大唐走向一個嶄新的局面。
好景不長,隨著唐順宗因病退位,還不到兩百天的改革因宦官和官僚勢力的聯合反撲而退出歷史舞臺,柳宗元也由此開啟遭貶生涯。
被貶永州,可以說是柳宗元一生中最為重要的事件。
不僅是個沒實權的閑員,甚至連像樣的住所和辦公地點都沒有,只能寄居于永州的龍興寺內。
和許許多多遭受貶謫的官員不一樣,柳宗元不乞憐,不認命。
在一個寒冷寂靜的環境里,漁翁不怕天冷,不怕雪大,似乎忘掉了一切,專心地垂釣。
在雪里、在江上,他是孤獨的,卻又是那樣地孤傲,那樣地凜然不可犯。
這個寒江獨釣的漁翁,大概就是柳宗元的自我形象。
柳宗元在永州一待就是十年,終于等到了回京的詔命。
雖不知道前途如何,但總算有了一些希望,所以這首詩洋溢著一股枯木逢春般的喜悅之情。
世事難料,柳宗元怎么也不會想到,等待他的是又一次的貶謫。
因權臣排擠,柳宗元被發往更邊遠的廣西柳州擔任刺史。
當時的柳州雜草叢生,瘴氣盛行,滿目荒涼。
所幸刺史是個有實權的職位,柳宗元到任后立馬投入到工作中,為當地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
柳宗元親自帶領民工進行勘測,利用科學方法,在城北開鑿了一口沿用至今的水井。
為了引導百姓從事農林生產,他親自在城西北種植柑樹,并寫了一詩以明其志。
此外,柳宗元還大力指導發展牧副業、造船筑路、修建房屋,使柳州的市容和經濟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
同時,他還興辦學堂,并親自登壇講課,宣傳進步的文學思想和其他科學知識。
由于柳宗元重視文教,柳州涌現了一批嫻熟詩書深知禮樂的文化人士。
在柳州,柳宗元走完了生命最后的四年,逝世時僅歲。
當地百姓為了紀念這位政績斐然、深受他們愛戴的官員,為他修建起衣冠墓和柳侯祠。
在星光燦爛、百花爭艷的唐代詩壇上,柳宗元是存詩較少的一個。
但他以自己獨特的生活經歷和思想感受,借鑒前人的藝術經驗,發揮自己的創作才華。
創造出一種獨特的藝術風格,成為當時一個流派的杰出代表。
其詩思想內容近于陶淵明詩,語言樸素自然,風格淡雅而意味深長。
在柳宗元以前,唐代文人雖然有一些記敘山水園林的作品,但都著重于客觀的描繪。
柳宗元根據自己長期生活在瀟湘山川中的生活體驗,把山水作為一個重要反映對象,精心創作了一系列具有詩情畫意的山水游記。
總之,柳宗元描寫永州山水,達到了物我合一的境界。
這是他特殊的貶謫生涯和不幸遭遇的折射,從而形成與前人和后代都有所不同的情景氛圍。
無論是簡潔小記,還是長篇大作,都涌蕩著一種向往自然的人文態度,透脫出一種深遠的大境界。
柳宗元一生雖抑郁不得志,但卻給后世留下了諸多優秀的作品,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
生命的最后,他用自己最后的才能照亮了柳州的一方荒蕪,實在可嘆可敬。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