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島是唐朝時期著名的詩人,人稱詩奴。
他的代表作《尋隱者不遇》,幾乎成為了全國中小學生耳熟能詳的一首詩歌。
賈島一生窮苦潦倒,被稱為苦吟詩人。
他的詩歌大多都是帶有一絲荒涼和枯寂的意境,與唐朝的另外一名詩人孟郊齊名。
縱觀賈島的一生,完全可以用一個字來形容,那就是苦。
通常來說人的一生,有的先苦后甜,有的先甜后苦。
但賈島卻是一個例外,他身上的苦,是從小苦到老,是從生苦到死!
賈島的苦,還體現在科舉考試之路上。
為了進入仕途,為了追求功名,他甘愿走出寺院退僧還俗。
盡管擁有滿腹才華和一腔熱血,最終卻落得一個終身不能參加科舉考試的下場。
“唐代宗大歷十四年,賈島出生在幽州范陽的一戶窮苦人家。”
“由于家境貧寒,難以維持生計,他在九歲的時候不得不離開家里。”
“賈島離開家里之后,為了混口飯吃,就來到范陽當地的一座寺廟里面,出家當了一名僧人。”
“然而,賈島在寺廟里面依然無法解決溫飽問題。”
“于公元793年和堂弟賈區一同前往北岳恒山出家,他的法號為無本。”
“堂弟賈區的法號為無可,兩人之間手足情深,交往甚密。”
“在北岳恒山出家為僧期間,賈島總算不再為溫飽問題發愁。”
“于是跟隨寺院住持四處云游,傳經誦道。”
“寺院住持對小小年紀的賈島非常照顧,除了讓他誦經修行以外。”
“還讓他學習了許多詩文知識,這也為他日后在詩歌方面取得巨大成就奠定了基礎。”
“跟隨寺院住持四處云游期間,賈島曾經長期居住在唐朝東都的洛陽石樓和中岳嵩山一帶地區。”
“唐德宗貞元十七年,二十二歲的賈島只身一人來到洛陽龍門,進入香山寺為僧。”
“但是,來到東都洛陽之后,賈島發現,在香山寺的出入自由還需要受到限制。”
“當時的洛陽禁止寺院的僧人在午后走出寺院,這對于喜歡外出結識好友的賈島來說,簡直就是一個噩夢。”
“于是,賈島為了表達對這項規定的不滿,當即寫下了一首詩歌。”
“詩人就是詩人,就連發個牢騷都是這么文縐縐的,喻指寺院的僧人還沒有牛和羊自由!”
“此時的韓愈剛剛在長安通過吏部考試,正在洛陽閑居。”
“賈島早就聽聞韓愈的大名,于是主動向韓愈獻上自己的詩歌作品。”
“讀完賈島的詩歌,韓愈不禁豎起拇指連連稱贊。”
“兩人由此相識,甚至結為了師生友誼。”
“這年的十一月,賈島跟隨韓愈來到長安,居住于長安的青龍寺,并在長安結識了考中進士的張籍。”
“賈島出家為僧以后的詩歌,更是以苦吟為主,大多都是比較凄涼和傷感的。”
“唐德宗貞元十八年,韓愈被朝廷任命為國子監四門博士,隨后告假回到洛陽。”
“賈島則跟他一同回到洛陽的香山寺,他還建議賈島參加科舉考試。”
“賈島聽從了韓愈的建議,不久之后就離開了香山寺,返回老家范陽一帶的寺院。”
“一邊誦經,一邊讀書,準備參加科舉考試。”
“同年的秋天,賈島孤身一人前往長安。”
“還帶了一首新寫的《攜新文詣張籍韓愈途中程》,讓韓愈和張籍進行指教。”
“在張籍和韓愈的介紹之下,賈島在長安認識了自己的偶像孟郊。”
蘇軾:賈島坎坷一生,他告訴你管住手,管住嘴。